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时尚业应该如何参与低碳及绿色议题?以及案例分享

2022-10-07 23:27 作者:冷芸时尚博士  | 我要投稿

时尚零售业如何参与低碳议题

参与:冷芸时尚3群群友

时间:2022年9月2日
庄主:忍冬-杭州-银泰

▼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战略,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我们实体零售业来说意味着什么?零售业应该如何积极参与到该公共议题中去?行业上下游有哪些公司和做法值得借鉴?作为一名企业ESG新兵,来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一|
对于时尚零售来说,我们为什么要参与绿色议题?
参与这样的议题目前有哪些挑战?

1.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个词对时尚零售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庄主:
其实今年我们最明显的感受是“热”。朋友圈和社交媒体都在聊缺电问题。这对实体零售参与减碳其实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芸友白泽:
是,杭州这边写字楼公共区域空调基本停了。办公室内要求在26度以上。不过据我所知这还不是最严格的要求。

庄主:
因为我是商场从业者,也想问问大家,你们对绿色商场,以及“碳中和”的目标怎么看,怎么理解?一方面是限电,消费者体感会受一定影响;一方面会影响到比如水力发电等绿色电力的输出。

芸友Vincent 郑:
消费者不会因为这个商场绿色而多去,主要是体验、方便、价格等等。你去逛街不也是先考虑这些吗?去商场出行是否方便?餐饮店的东西是否好吃?

庄主:
你说的这些确实是影响商场的决定性因素。但在商场品牌构建层面,绿色问题也会影响商场未来的发展。

芸友白泽:
对于多数人来说,引导他们绿色消费,还是要让其了解践行绿色消费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2.低碳、绿色为什么是零售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芸友Vincent 郑:
你们scope1和2的碳排放是大头?

庄主:
大部分涉及线下门店的,应该都是scope2占绝对大头吧。

芸友李李:
其实很多人在关注环保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零售方面还是大学生群体更在意。

庄主:
我们国家之前提了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战略,零售业也绕不开。我自己的一个判断,不确定对不对,实体零售业应该绝大多数体现在scope2,但看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大头在scope3。

芸友Vincent 郑:
商场的ESG报告我看得不多,消费品品牌我看得多。你们的电和建筑材料碳排放比较高。

庄主:
是的。


3.实体零售在践行低碳、绿色上有哪些特殊的难点?

芸友李李:
“Scope”是什么?

庄主:
我们现在谈“碳中和”,首先要明确一家企业的碳排放,根据他们的来源可以分为范围(scope)1、2、3。因为实体零售业有较多的物业,范围2中电力和热力的排放就会占比非常大。

芸友白泽:



|二|
时尚零售业在推进低碳转型方面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1.商场、实体零售的碳排放组成

芸友白泽:
在用电这方面,实体无法避免。相对来说,在这方面没什么主动改善的可能性吧。

庄主:
这个问题正好衔接上了。我们刚刚说到,国家提到的碳中和目标,这肯定是未来几年内实体零售业绕不过去的话题。这里面其实隐含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是指在2030年,我国的碳排放能够在经济发展基础上达到峰值,而到2060年,我国的整体碳排放量能够达到“收支相抵”,没有新增的碳排放;

第二层内容是“碳中和”看似是减碳,但也带来了重塑经济和环境关系的机遇,其实对实体零售业来说,也是一种机遇。

就像你说的,虽然无法避免,但因为知道国家有这样的大方向,我们就可以提早去做一些布局。

芸友Vincent 郑:
要降低这方面碳排放就要注意绿点、保温、材料。

庄主:
无论是能源结构的转型也好,其他方式的碳抵消也好,你有这方面好的经验介绍吗?我觉得也是因为国外在这方面意识更早,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国际品牌,门店非常早就在打造自己的绿色形象了。

芸友Vincent 郑:
我看到现在有新的玻璃,设计上多用自然光。

芸友白泽:
能源结构转型,这点商场自己能做的很有限。碳抵消的话,商场在这方面是否可以做一些产品循环?不过这也要消费者的积极配合。

庄主:
对,新材料和光线都能对碳排放产生影响,好的材料是减碳的一部分。

芸友Vincent 郑:
是的,减少使用时的耗电。

庄主:
一方面,我们在做技术层面的节能改造,包括物资的综合管理。另一方面,也在通过采买绿电的方式减排。

芸友白泽:
通过商场建筑的外观设计,让自然光在商场发挥更大的作用,白天减少使用灯光。但这对建筑设计的要求更高了。

庄主:
比如有的建筑顶部是透光的,可能在夏天会使用到更多的空调能耗。

芸友乐乐:
这本身就是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做的。

芸友白泽:
夏天,我想到在我们老家,很多人都还是住在自己盖的房子里,都会有个院子。夏天为了不让院子里太晒,有些人家就会在院子里撑一块黑色的遮盖物。对商场来说,这点不知道是否有操作空间?

庄主:
朴素的道理。但现实就是很多物业老旧的地方,需要进行改进提升。还是有挺多升级空间的,这块我猜芸友Vincent 郑应该比较了解。

芸友Vincent 郑:
树多可以降温。

芸友白泽:
我前段时间去公司附近的高德置地广场,里面有很多“绿色”的装饰物。打引号是因为一些大的装饰,比如树可能都是假的。不过也是个思考方向,大型植物商场内植物不好种植,爬山虎之类的,有没有可能会养一点?

庄主:
好像有一阵流行“绿植”墙面。说到这一块,其实碳中和离大部分企业都有5年10年甚至更长的距离,但是大家不约而同都在通过一些更感性的方式建立绿色的品牌形象。

你们对于哪些品牌或者门店的绿色案例有比较深的印象吗?

芸友Vincent 郑:
你负责ESG哪方面?

庄主:
我们其实还做不到那么多领域面面俱到,主要在减碳和引导负责任的消费。

芸友白泽:
创意让资源新生 江南布衣“芝麻实验室”展现可持续时尚理念

这两年我不经常逛街,绿色门店不太了解。一年前看到过江南布衣有做绿色主题的展览。我刚才去搜资料,发现了这个帖子。

芸友李李:
还挺多品牌做环保面料的,比如再造衣银行。

芸友白泽:
在品牌内实现产品循环。

芸友SamanthaH:
在日本下北泽人们可以把不要的旧衣服送去旧衣服店换大米。以前服装学院的学生,没钱吃饭只有衣服,就把不要的旧衣服款式送过去换大米。

芸友李李:
H&M不是也有送衣服回去换优惠券的活动吗?就是不知道后面他们做什么处理了。还有网红把大家的旧衣服收过去,重新做搭配的。品质好的旧衣服可以挂二手闲置换钱。


2.企业的实践(以银泰百货为例)

庄主:
旧衣回收好像是这几年大家不约而同选择的再利用方向,时尚品牌在做,商场也在做。下面两个链接分别是银泰百货联手白鲸鱼落地旧衣回收业务和肯德基绿色门店的案例消息,大家可以看看。

旧衣能换鲜花和蚂蚁森林能量 银泰百货打造绿色商场出新招

肯德基推出「小绿店」,里面都有什么?播



|三|
中外的品牌商/平台还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

庄主:
星巴克全球首家环保实验门店“向绿工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看,围绕自己的业务模式去展开就很好。

咖啡门店每年如何减碳15%?星巴克首家环保实验店这样回答

芸友Vincent 郑:
挺多人做这个的。

芸友白泽:
一些社区也有旧衣回收箱,但我不太信任。从做商业的角度出发,旧衣回收后的处理办法和过程,有可能透明化吗?

芸友李李:
回收的衣服去了哪里?

庄主:
现在市面上的回收,我了解的去处有几个:一部分是作为公益捐赠给贫困地区;一部分通过再造变成别的商品;一部分出口。这块目前监管和透明化确实还有待提升。

芸友白泽:
我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觉得如果在回收这方面无利可图的话,很难做长久。但透明化又可能造成激烈的竞争,而且没有什么保护壁垒。

庄主:
记者开启追踪废旧纺织品回收之旅来看旧衣服的“七十二变”

这篇文章追踪了旧衣回收的过程,但这确实不能完全理解为是公益,做这项业务的商家最终要维持自己的运转。部分的出口和再造都是维持运营的方式。其实我们看到,发改委在推动旧衣回收进商场进社区,这也是政策层面的一种积极信号吧。

芸友白泽:
对,我们社群里有一位做二手交易市集的朋友。最初在国外,疫情后回到上海,目前的进展还不错。

说沪上最cool商店不过分吧

这是她的一次活动记录,这个公众号也持续在更新。我没有去过她的市集,只聊过几次,大概是回收以后组织售卖活动。不过她会在她的市集上开展一些其他有趣的活动。最近还在VOGUE BUSINESS的推文里看到了她的采访。

消费主义 “再解构”:用麻袋卖衣服真的不可理喻吗?

庄主:
有点像多抓鱼?

多抓鱼“低买高卖”:好东西值得买两次,“韭菜”值得“割”两次?

多抓鱼是一个旧物循环平台,这是多抓鱼前两天刚引起争议的话题。

芸友白泽:
这个问题在旧物回收的运转中无法避免。做回收的企业或者组织,如果把这部分当成义务,也长久不了。

庄主:
对,其实不仅仅是回收组织,整体在减碳和绿色消费的推行层面,我觉得各个链条都还是挺辛苦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

芸友Vincent 郑:
对,链路很长。

芸友白泽:
同意。群众教育目前还要努力。就像我刚才说,不信任社区的旧衣回收。原因是我不知道他们把衣服拿去做什么。但其实不管做什么,利用起来,总是比闲置要好。

庄主:
一方面推行有成本,一方面不能带来直接的销售,很难让协同部门产生积极性。而这些事又是非常重运营的。

芸友白泽:
像多抓鱼的争议点,一部分人在意的可能就是在他们手里闲置被低价转卖的东西,被多抓鱼高价售出,觉得自己亏了。但他们看不到背后维持运营的成本。而个人在闲鱼等二手平台转卖,效率又不高。所以从这点来说,旧物回收透明化有必要。

庄主:
是的,做一块运营成本非常高,要分拣,清洗,再找到匹配的渠道。路漫漫,但那么多平台,企业在参与,相信前景是好的。

芸友白泽:
起码让大众知道回收的流程以及成本。不过低价回收,高价转卖,又的确是多数人的意难平。从这点出来,做闲鱼这样的二手平台,仿佛才是明智的选择。

庄主:
大家都去做平台,后端可衔接不了了。

芸友乐乐:
闲鱼现在挺赚钱的,什么都搜得到。

芸友白泽:
我记得社群有一年年会的赞助商,是做类似租衣的服务。

庄主:
嗯,其实回收只是实体零售去切入绿色环保的一种形态,有这个初心和内核,外在的做法是千变万化的。

芸友Vincent 郑:
对,还是要循环经济系统性综合评估。

芸友白泽:
矛盾就在这里,自己卖是低价,卖给多抓鱼也是低价。问题就是多抓鱼给高价转卖了,总有人犯红眼病。这点上,可能需要一个客观的第三方引导。

庄主:
我总结概括一下,零售企业因为碳排放的结构关系,可以在低碳环保上做的一些事情里,重中之重是能源结构的升级转型(建筑改造减少能耗等),其次像物资的综合管理(比如包装材料使用环保材料),此外还有绿色消费倡导和员工层面的组织和引导,这些项可以对应到我们在各个范围上能够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芸友白泽:
在引导绿色消费上,大家知道哪些不错的方式吗?虽然是旧物回收,但也不是做公益。只是想把闲置的旧物重新利用起来,让现有的资源重新流转。庄主在商场,有没有关注到哪些品牌方自己做旧物回收的?

庄主:
其实有不少品牌。比如做童鞋的泰兰尼斯,他们会做以旧换新的业务。很多化妆品大牌,都有自己的回收计划。不过许多品牌是只针对自己的品牌做闭环。

芸友李李:
我今年计划回收闲置在店里做寄卖。很多人爱买,穿的少,甚至买了不穿,再组织一些活动捐福利院。

芸友白泽:
品牌能内部循环其实也挺好的。如果每个组织的碳排放都能达到中和状态,也是伟大理想。

庄主:
对,其实环保最终是很个人的事,但通过品牌层面的宣导和鼓励,确实能够鼓励大家一起参与。

芸友白泽:
说到以旧换新,我想起来爷爷奶奶那一代人,衣服都会缝缝补补。但到现在,别说缝补,一些衣服穿几次就放到角落吃灰。也有品牌推出修补服务,PATAGONIA就出过。

(图片来源:小红书博主BINKIs可持续时尚商店笔记截图)

我刚好在小红书看到这个,主张做可以穿一辈子的衣服。我觉得这明显就是口号,先不说人的体型变化问题,一件衣服穿一辈子,品牌该怎么盈利?

庄主:
这几年理念层面大家越来越重视和接受了。

芸友白泽: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或许你也可以像SAVVY一样,组织一些关注环保的消费者,做二手交换。

芸友李李:
很好的提议。

庄主:
期待看到。

芸友乐乐:
其实各个小区里也会有聊天群,然后渐渐发展出闲置的互相利用。

庄主:
小区闲置群是一种很高效的方式。我稍微总结一下,参与绿色低碳,对零售业的意义。

(1)政策层面鼓励:国家层面宣导和积极倡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

(2)资本市场利好: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4月底,国内ESG公募基金有159只,其中2021年以来新发产品数量超过2017-2020四年的总和,ESG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2269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了20%。中金公司预测,预计到2025年,中国ESG公募基金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左右。

(3)消费市场的变化:绿色消费正成为社会阶层和消费偏好的隐性象征。用户对于身份的认同和愿意“被打标签”的心理,有机会让更多品牌在绿色投入这件事情上提前获得回报。在商业中,倘若消费者意识觉醒,品牌发展仍然跟不上,转向更加绿色低碳的品牌是迟早的事。当然,这个方面更多是内生的,这是企业社会责任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庄主总结

一、对于时尚零售来说,我们为什么要参与绿色议题?有哪些特殊的难点?
1.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这个词对时尚零售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1)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2)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低碳、绿色为什么是零售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1)国家层面宣导和积极倡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
(2)资本市场利好。
(3)绿色消费正成为社会阶层和消费偏好的隐性象征。


二、时尚零售业在推进低碳转型方面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1.商场、实体零售的碳排放组成
实体零售业绝大多数体现在scope2 。

2.企业的实践(以银泰百货为例)
一方面,我们在做技术层面的节能改造,包括物资的综合管理;一方面,也在通过采买绿电的方式减排。零售企业可以在低碳环保上做的一些事情,重中之重是能源结构的升级转型(建筑改造减少能耗等),其次像物资的综合管理(比如包装材料使用环保材料),此外还有绿色消费倡导和员工层面的组织和引导,可以对应到我们在各个范围上能够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中外的品牌商/平台还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
以星巴克在前滩太古里的首家环保门店案例为例:
1.店铺用材,店内约50%的建筑材料,预计都可在未来被循环利用、升级改造或是降解。
2.产品提供,向绿工坊内超过50%的食品及含牛奶类饮品,是使用植物基食材制作。
3.日常运营,向绿工坊内的空调、照明、用水等日常能源均启用了系统性智能化解决方案。


文字整理:张怀楷
文字编辑:陈畅
美术编辑:李宁

时尚业应该如何参与低碳及绿色议题?以及案例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