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独臂教师退休后助多名学生走出阴霾,曾与被幻觉困扰学生同吃同住三年
“即使离开讲台,我也离不开学生。”91岁的郑光华退休后又工作了31年,每一天的工作都与学生有关。
她被广东省湛江市岭南师范学院里的师生称为“一号老人”,退休前是名数学老师,退休后设立线上谈心网站,帮助多名学生走出心理上的阴霾。南都记者从岭南师范学院关工委了解到,31年来,跟郑光华谈心的学生超过1万人次。她曾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了这名九旬老人郑光华。

截肢后重回讲台称“残鸟勤飞,勤能补拙”
浅紫色的花布衬衫,黑色的细框眼镜,行走有些缓慢的郑光华穿着朴素淡雅,她的头发灰白,但铿锵有力的说话声让人猜不出来她已年过九旬。
生于1930年的郑光华,童年有不少关于炮火、战争的记忆。她说,那时耳畔环绕的是敌人的飞机轰鸣、对峙的枪炮呼啸,以及抗日军民的歌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在水深火热的年代里,郑光华感恩有幸接受教育,这也让她立志,要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去。
1978年,郑光华调入雷州师范专科学校(现岭南师范学院),成为一名数学老师,讲授《实变函数论》、《拓扑学》等课程。
不幸的是,在一场疾病中,她被截去右臂。
郑光华向南都记者回忆,截肢术后次日早晨,她在病床上用左手歪歪斜斜写下“身残志不残”五个字,自那以后,“残鸟勤飞,勤能补拙”就成了她的座右铭。
术后一个月,她开始学着用左手煮饭、洗衣服。起初,失去了一只手的配合,她的身体常常难以保持平衡,可她向来不是一个容易屈服的人。好不容易锻炼至左手能应付日常的杂务了,她又开始练习左手写字,纸上硬笔书写写熟了,就挑战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
术后一年,郑光华重回讲台。岭南师范学院一名老师向南都记者回忆,刚回到讲台上的郑光华除了右袖管是空的,其他并无异样,她就像一根钉子一样稳稳地站在讲台上,用左手在黑板上板书。
退休后每天上网与学生谈心答疑
1990年,60岁的郑光华从数学老师的岗位退休,而后承担起了学校关工委的部分工作,一干就是31年。如今已经91岁的她还是学校一个社团的指导老师。
在31年的退休生活里,郑光华的每一天都与学生们息息相关。她在岭南师范学院创办“谈心亭”网站,通过这个平台与学生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这里也成了落入迷茫中的学生们寻求帮助的窗口。

南都记者从岭南师范学院关工委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郑光华31年的关工委工作中,跟她谈心的学生超过10000人次。2016年,该网站在教育部全国基层教育关工委优秀网站评比中获评二等奖。
在郑光华简陋的家中,卧室、客厅等多处都摞着报纸和剪刀——这是她每天固定的日程,她订阅了《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其中有关青少年思想教育与心理活动的文章都被她一一标记出来,再请学生或家人帮忙剪下,粘贴起来,装订成册。这样的剪贴本,她收集了好几十本。部分报纸上的精选内容,也是由她单手逐字逐句敲入电脑,上传到网站中。

为何坚持剪报?郑光华向南都记者谈到,通过读报上网,把握时事热点,了解年轻人所关注的事物,这可以让年事已高的她和年轻的学生沟通时更能共情。就这样,退休的郑光华成了一名“网虫”,只要一有空闲就上网浏览学生的留言,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南都记者从岭南师范学院了解到,曾经校园里有一名女学生小茵(化名)在生活上遭遇挫折,自杀未遂。虽然被学校的老师救下,但她的情绪仍非常不稳定,每日昏昏沉沉,被幻觉困扰,有时甚至还会突然大喊大叫。休学一年后,小茵回到学校继续学业。
了解到小茵的情况后,郑光华邀请小茵到自己家中同吃同住,这一住就是三年。
为了让小茵住得踏实,郑光华有时还会给小茵安排一些任务,比如帮忙剪报、摘抄报纸等。在学业上,郑光华更是亲力亲为辅导,帮她修改实习的教案。在郑光华的关爱和帮助下,小茵渐渐走出阴霾,身心恢复健康,顺利完成了学业。岭南师范学院关工委一名老师告诉南都记者,如今,小茵也已经成为一名老师,也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借剪纸向学生讲解国家历史
或许与郑光华的成长经历有关,她酷爱“四史”,并花大量时间读书、学习史料。退休前没有太多机会给学生讲史,她便把这部分“工作”安排到退休生活里。
“讲历史,光靠嘴讲可不行。”在郑光华的历史课堂上,剪纸成了她的教具。她向南都记者介绍,让学生剪出窗花不是她的目的,她希望通过“红船精神”“狼牙山五壮士”等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剪纸素材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国家历史。为此,她还专门请了几名擅长剪纸、刻纸的学生为她当助教。
“过去的剪纸、刻纸大多是花卉的剪纸,或是新年时的年画。我们把历史融入剪纸刻纸的活动中,红船故事、长征故事都成为了我们的剪纸素材。通过创作一个作品,同学们既能够加深对这段历史的印象,又能够加强美术方面的修养。”
“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已经是历史,但年轻人也得了解知道,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国家历史,在社会上生活就会缥缈不定,可能会失去目标。”
揭丁兰是郑光华的得意门生,现在也帮助郑光华承担部分剪纸教学任务,她向南都记者谈到,91岁的郑光华如今仍坚持每一堂剪纸课都会到场。
谈起学生们在剪纸上呈现的英雄人物和故事,郑光华如数家珍,她甚至用自己的退休工资来出版学生作品集。南都记者到访郑光华家中时,郑光华像晒自己孩子的成绩单一样展示学生们的作品。
“即使离开讲台,我也离不开学生。”如今,在岭南师范学院的校园里,只要一提到“一号老人”,大家都知道说的便是91岁还“不停歇”的郑光华。据了解,郑光华在75岁时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80岁高龄时荣获评由教育部新闻办指导评选的“优秀助学教师”。此外,她还多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与省教育厅关工委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