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泥鳗:太平军惨败于舟山渔民之手,只因一件捕鱼工具

2023-09-07 16:48 作者:野狐奇谈  | 我要投稿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军队席卷南中国,兵锋所向,势如破竹,可却在定海六横(今浙江舟山六横镇)这个弹丸之地,碰得头破血流、屡战屡败。

         

而让守军战而胜之的秘密武器,只是当地百姓平日常用的捕鱼工具:泥鳗。  

         

         

六横为舟山南大门,四面环海,与宁波隔海相望,总面积不过一百多平方公里。

         

         

这一带环岛沿岸没有阳光沙滩,而是成片被海水浸灌的烂泥地,不过却因此盛产一种美味小鱼,名为阑胡,又叫弹涂,当地人俗称泥猴或者跳跳鱼。

         

它跟泥鳅长得挺像,大概二三寸长短,每次潮水退去时,就在滩涂中跳跃蹦跶,一眼望去成千上万,蔚为壮观。


阑胡鱼,又名弹涂鱼

         

不过要在烂泥地捕获这些美味却殊为不易,至少光靠双脚是不行的,人一进去就跟陷入沼泽地一般,举步维艰。因此当地老百姓特意发明了一样能在其中自由穿梭的工具:泥鳗。

         

它不过由几块木板拼接而成,虽然构造简单,却极为实用,样子有点类似在水稻田中插秧所使用的秧马。

         

秧马

         

至于捕捉阑胡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利用它喜欢钻孔挖道的习性,先将千百个竹筒遍插在污泥里,然后人们乘着泥鳗东西驰逐,呼喝驱赶,则泥中的阑胡受惊之下纷纷跃出,见洞就钻,如此,除了极少数幸运儿,大部分阑胡都会自己跳进竹筒里面,而人们只需要将竹筒捎走即可。

         

泥鳗使用时的场景

         

当时整个六横分为八甲,大体分为上四甲以及下四甲。太平军杀来时,下四甲已不战而降,可在上四甲这里却出了个意外。

         

上四甲有个土豪叫做王大绥(字博泉),他家中殷富,自己又有秀才功名在身,因此素为乡里所推重。

         

不知道谁跟太平军献的宝,说王秀才家里珍养着一匹好马,堪比绿耳超光,把太平军将领馋的,当即就让一个下四甲的乡民领着四个士兵大摇大摆去王秀才家里牵马。

         

         

怎料王秀才也不是个软柿子,被人刀都架在脖子上了,却仍然要马不要命,怎么都不肯答应。

         

你还别说,王秀才平日甚得人心,这边争执之中,街坊四邻、乡里乡亲纷纷赶来相助,群情汹涌之下,那个领路的加上四个太平军士兵竟然就这么被围殴致死!

         

知道事情不能善了,王秀才索性振臂一呼,召集乡民,准备与太平军拼死一战。

         

果然,到得第二日,太平军大队人马乘船而至,王秀才也指挥乡民严阵以待。

         

兵船靠岸后,但见乌泱泱一堆人杀气冲天,结果帅不过三秒,很快这拨抢滩登陆的太平军全部都陷在片片泥沼之中,这只脚才刚奋力拔起,另一只脚又深深地陷了进去,一个个憋得脸红脖子粗,早已没了方才大军压城城欲摧的气势。

         

         

见此,王秀才这才长舒了一口气,果然如此!一切尽在预料之中!他当即大手一挥,麾下乡勇民壮全部乘着泥鳗杀入泥地之中。

         

这片泥沼对别人实为畏途,可对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民而言,那就跟玩似的,从光着屁股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在这里抓鱼了!

         

他们乘着泥鳗,一个个往来穿梭、行动如飞,可怜陷在泥沼中的太平军却只能惊惶无助、闭目待死,想跑都跑不掉呀!

         

乡民起初还有点畏惧之心,待到发现对付这群太平军就跟抓阑胡一样不费吹灰之力,顿时个个信心百倍,开始疯狂收割着人头。只此一战,杀敌无算,把太平军杀得心惊胆丧,而六横乡民士气高涨得无以复加。

         

         

此后太平军又组织了好几次进攻,可每次都被杀得落花流水。即便后面也学着跟乡民一样乘着泥鳗,可又如何是从小就在这片泥地里抓阑胡的乡民的对手。这也是为何大汉骑兵论单兵素质,终究是远不能跟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北方游牧骑兵相提并论。

         

最终即便太平军定都金陵,整个南方都已宣告沦陷,却始终不能拿下区区六横,可谓算是一场异数。虽然这等胜利不能在其他地方复制,可也足以让六横百姓吹一辈子了。

         

         

《庄子·逍遥游》中,讲过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小用之,只能世世代代给人洗衣服;大用之,却能击败强越,裂土封侯。

         

看来庄子并非瞎扯,至少在舟山六横,即便只是小小泥鳗,也有它的大用处!

         

         

如果你喜欢看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敬请关注:野狐奇谈。


泥鳗:太平军惨败于舟山渔民之手,只因一件捕鱼工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