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纷纷涨价,用户还会买账吗?

2022-10-26 10:20 作者:新商界高级管理  | 我要投稿

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共享经济的产物,小店铺柜台上摆放的共享充电宝、商场出口处摆放的共享雨伞、道路上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在几年前确实是一种创新的商业行为,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介入,共享经济已经不再是之前“单纯”的模样了。

在脱口秀节目中,一位演员对共享充电宝涨价的行为作出了这样的调侃“火电一度3毛9、风电一度4毛6,共享充电宝5伏1万毫安0.05度电,1小时却收4块钱,我用它的电,它吸我的血。”

这番言论一发布就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大家都表示现在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太高了。而且不仅仅是共享充电宝涨价,共享单车也在最近上调了骑行卡的价格,涨幅甚至达到了40%-50%。

共享经济除了涨价,还要别的出路吗?



1. 共享单车“首当其冲”


共享经济最早的产物就是共享单车,第一批共享单车是有停车桩的,用户骑完单车后还要将车子停在固定的停车桩上,上锁之后才算结束骑行。

这种带停车桩的共享单车需要办卡才能骑行,操作起来并不是很方便。加上不能随时停车,降低了单车的灵活性,而且当时的居民家里几乎都会有一辆自行车,对这种共享单车的使用频率并不高。

所以在实行了几年后,这些有桩的共享单车就被逐渐淘汰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无桩共享单车。



最早推行无桩共享单车的品牌是ofo,这是由北大的几位90后学生创立的。对于当时的市场来说,这种新型的模式让大家眼前一亮,讨论度异常火爆。

但是,现在的市场上已经看不到ofo的小黄车了,更多的都是蓝色的哈罗单车和绿色的青桔单车,就连橙色的摩拜单车也不见了。

Ofo单车在辉煌时期都已经完成了B轮融资了,但是后来因为经营运营不善,欠下了一笔巨款,最后公司的财产全部被冻结,那些共享单车也就都被回收了。

而如今的共享单车市场也可以说是摇摇欲坠,厂商纷纷用涨价来维持市场。



8月5日,美团单车宣布对畅骑卡的无折扣价进行涨价。7天、30天、90天三档骑行卡无折扣价分别从10元、25元、60元调整为15元、35元、90元。而其余的青桔单车和哈罗单车也都纷纷宣布涨价。

如今的涨价,和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逻辑有关。2016年开始,各家烧钱补贴抢地盘,免费骑、发红包,五毛钱半小时的光景没持续多久,就迎来了行业大洗牌,ofo倒闭、摩拜卖身,很多人的押金至今还没退。现在,共享单车已沦为“巨头游戏”,格局基本稳定,盈利压力之下,企业不得不思考怎样定价,在留住用户和兼顾成本之间找平衡。



2. 其余行业仍没有惊喜


与共享单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共享汽车在政策的扶持下略有起色,但政策一改变就立马露出了马脚。

共享汽车并不像自行车那样可以乱停乱放,必须得统一停放,而且一般共享汽车都是电动车,还需要停到有充电桩的停车位里。对于用户来说,距离近的地方可以直接打车去,价格也不是很高;距离远的还需要额外支付停车费用,算来算去还不如打车便宜。

不过共享汽车也是给一些用户带去方便的,只不过这部分用户少得可怜。如今,很多城市仍然看不到共享汽车的身影。企业的高投入和用户的低需求完全不成正比,所以共享汽车还是没能流行起来。



除了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之外,共享充电宝也值得一提。

共享充电宝现在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刺客”,就藏在消费者左右。现在大家都使用智能手机,但是只要出门在外,手机的续航就会使很多人头疼。于是,共享充电宝就横空出世,让大家可以放心地在外面玩手机了。

共享充电宝刚流行的时候,仅需5毛钱就可以租赁一小时,而且基本是不需要押金的。但是现在的共享充电宝几乎都涨价到了3元一小时,在一些高档的酒店和景区内部,甚至都涨到了8元一小时。



而且很多人会忘记还充电宝,最后只能花钱将充电宝买下来。慢慢地,大家出门就都有了充电宝。但是现在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率还是很高的,不过大家也都是偶尔使用,很少像共享单车那样会办一个月卡或者年卡。

另外,像一些共享雨伞、共享办公位等项目,也没能在大范围推广,消费者也只是在听到这些新事物时眼前一亮,亮完就没有下文了。



3. 共享经济该如何发展?


其实在真正的经济理论上来讲,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都不算真正的共享经济,而是一种互联网模式下的新租赁经济。

就像共享储物柜一样,这不就是超市里的存包柜吗?而且超市的存包柜还不要钱,加一个共享的前缀就要收钱了?消费者对这样所谓的共享经济是抵触的。

而共享的本质,是社会中每个人出借自己短期物品的使用权。比如,我家有个闲置的跑步机,你家有个闲置的哑铃,我刚好想增肌用哑铃,你也刚好想跑步,于是,我们可以互相短期出借自己的物品使用权,使得双方需求都得到满足,而不是人人家里都要有跑步机和哑铃。



不过真正的共享经济是很难大规模实现的,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平台去交换这些信息,而有了这样的平台还要有可信赖的客户。

就拿共享单车举例子,大家可以推出自己的自行车存放到共享平台上,由平台协调管理,当共享物品产生效益时,平台抽成,剩下来的交给物品的主人。这样共享平台就类似于中介的角色。

而现在共享经济的玩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大家都想推出共享产品去盈利,只有投放地越多才越有机会盈利,这本质上来看就是资本的较量,毫无技术壁垒,谁有钱谁就能做。

所以说,共享经济的赢利点完全不在于共享的产品上,而是在模式上,做得好,就能降维打压,而做得不好,就只能草草退场。




结语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抛去资金和模式,用户的使用习惯也要考虑。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挖掘用户了解用户才是盈利的根本。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纷纷涨价,用户还会买账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