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如何改变世界格局?阿拉伯人中东崛起史【宗教与冲突S02】

简述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形成(四川大学2013年世界通史真题;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世界史真题)。
(一)背景
(1)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发展程度不一,社会矛盾尖锐,不利于社会发展。6-7世纪,阿拉伯半岛上的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部落间常处于相互敌对的状态,冲突频仍,破坏社会生产;生存环境的恶化,加剧了阿拉伯社会内部的贫富差距,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生存的艰辛与社会的动乱,使阿拉伯人传统的多神崇拜信仰体系开始松动瓦解)。
(2)外来侵略导致商业衰落,加深了社会危机,各阶层要求建立统一政权。6-7世纪,拜占庭和萨珊波斯以及埃塞俄比亚的侵略(为争夺也门的国际商路)破坏了阿拉伯半岛的商业贸易;波斯占领时期又把商路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商业萧条,农业生产濒于崩溃,依靠商队贸易生活的人陷入困境;奴隶主贵族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国家以维护本阶级利益,加强对下层人民的控制,维护商路并发展贸易。平民也希望建立一个统一政权,摆脱商业衰落的困境。
(3)7世纪初期的哈尼夫运动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产生。哈尼夫运动反对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笃信世间只有唯一真神;在这期间,周边地区的犹太教、基督教等一神教观念也传入阿拉伯半岛。一神教的产生反映出政治统一的需求,哈尼夫运动的各种思想也为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提供了灵感。
(4)穆罕默德个人的杰出才干和自身经历促使伊斯兰教的产生。
(二)形成过程
(1)麦加时期(610-622年):610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抨击富人统治者,反对高利贷,宣传社会改革,得到中小氏族和社会下层的支持。穆罕默德的宣传损害了麦加贵族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受到其迫害与打压。622年,受麦地那穆斯林邀请,穆罕默德及其信徒迁往麦地那【星夜逃往麦加以北的雅特里布】,史称“希吉拉”(穆罕默德徙志)。“希吉拉”是阿拉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伊斯兰教的胜利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2)麦地那时期(622-63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乌马”),制定组织条例《麦地那宪章》,规定穆斯林的生活行为规范。穆斯林公社同时具有宗教社团、军事和行政组织意义,成为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雏形。公社建立后,伊斯兰教势力不断发展和扩张。624年和627年,穆罕默德两次大胜麦加贵族武装(古莱西贵族和麦加贵族),伊斯兰教影响大增。630年,穆罕默德进驻麦加,麦加接受伊斯兰教,接受穆罕默德的最高权威,标志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胜利。此后,穆罕默德又征服了其他许多地区和部落。632年,阿拉伯半岛大体被伊斯兰教统一。
总的来说,伊斯兰教产生的过程同时是阿拉伯人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在阿拉伯整个封建社会史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