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碧海青天夜夜心:文物里的航天故事

2023-04-24 19:41 作者:松兰书社  | 我要投稿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是李商隐对月宫中嫦娥的想象。而实际上,不仅是嫦娥不断牵挂着遥远的人间,古人能够创造出这样的神话,也意味着他们在夜夜仰望星空的时候,从未停止过向着碧海青天的遥想。

——如果能够飞到天上去,是不是就可以近距离地叩问日月星辰,得到自己在人间从未有过的体验呢?

没错,我们现在的航天事业并不是单纯为了“飞天”而“飞天”,而是为了探索未知的空间和未知的宇宙奥秘。古人也未必不是如此,在对星辰大海的渴望中,天界也并非一无所有。

飞天图 | 图源:昭陵博物馆官方


陕西昭陵博物馆藏《飞天图》壁画出土于昭陵一座无名位墓葬,画中绘一对飞天,均梳双鬟髻,着窄袖衫、长裙,肩绕红色帔帛,身姿婀娜,面容秀丽。右侧飞天双手捧盘,盘中盛放5枚仙果;左侧飞天右手托盘,盘中盛放10枚红色或半红半白仙果,作供奉姿态。其帔帛、飘带均向斜上方飘起,下方散落绿叶红果,周围祥云缭绕。

受制于科技,古人虽不能上九天揽月,但通过想象描绘飞天的姿态,幻想在天空中自由飞舞,飞天梦可见一斑。


嫦娥玉兔菱花镜 | 图源:故宫官网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是我国古代有关月亮唯美的神话故事。故宫博物院藏唐代嫦娥玉兔菱花镜,镜面描绘了古人心目中嫦娥奔月的传说。

镜为八瓣菱花形,伏兽钮。铜镜背面是一幅月宫图。钮右上方饰一株桂树,枝繁叶茂;嫦娥身姿飘逸,一手托盘,一手托幅,上有“大吉”二字。镜钮下方有一潭池水,左侧玉兔正持杵捣药,池水右边为一跳跃的蟾蜍。镜边缘饰蝴蝶、花朵及云纹。整个纹饰突出了月宫的主题,且构图十分新颖。

广寒宫图漆器残片 | 图源:首博官方


广寒宫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屋舍。1965年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元大都遗址出土的首都博物馆藏嵌螺钿广寒宫图漆器残片,画面的主体为一座两层三间重檐歇山顶楼阁,装格子门,平座上施勾栏,镶嵌雕刻都极为精美。因碎片中有妇女头像及“广”字痕迹,与景物印证,定名为“广寒宫图”。

为了到达天上,神话中的人们也是各显神通。不仅可以飞,还可以坐船;而去到以后,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探访天上的星宿。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

去十余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这就是“星槎”或者“八月槎”典故的出处,后来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被附会成了张骞,足见人们对远方的渴望。


乘槎仙人盆景 | 图源:故宫官网


故宫博物院藏乘槎仙人盆景以天然木根雕作槎舟状,置景错落有致,雕饰材质多样。中部端坐一位以染牙雕刻的老者,长髯及胸,神色安详。老者身前置掐丝珐琅圆盘,内盛葡萄,身后置錾胎珐琅六方瓶,瓶内插菊花等。

槎头置铜镀金四出葵瓣式錾胎珐琅盆,内植小型碧玺果桃树。槎下以彩绘泥塑波浪为托,波浪上呈现象牙雕刻的莲花、莲叶、莲蓬。槎尾缠绕铜镀金藤萝,上卷如龙尾,覆于老者上方,垂挂白玉小葫芦及烧蓝叶,精细纤巧,色彩丰富,技巧繁难,堪称经典之作。

事实上,中国的海陆位置,决定了古代的中国人对自然空间的认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大海所阻断,海上的微茫烟涛与天际线,也就成为了古人心目中沟通人间与天上的可能场所。


应该说,曹操《观沧海》中说的“日月星辰,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古人的文化观念里并不是单薄的一句话。星槎从海上可以进入天河神话中日出之处的扶桑若木(按:这个不是《山海经》原文的严谨对应,但是后人观念往往如此)也是在海的东头。


明戴进海水旭日图卷 | 图源:故宫官网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深深镌刻在语言文化的基因中。今天我们把往返太空的航天器称为“飞船”,把宇宙探索的征途称为“星辰大海”,实际上仍然与梦想着乘船经过日月星辰的古人,共享着同样的语汇和情怀。


所不同的是,当我们重新回想起“碧海青天夜夜心”的书写,它不再意味着日复一日没有结果的遥遥相望。它是数十年来中国航天人的心血,是“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

碧海青天夜夜心:文物里的航天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