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的手札02】没有人知道我曾在年少懵懂时追过风——竞速情结

这次就说说我的一个隐藏爱好:竞速。
这是一种从游戏内扩散到游戏外的竞速情结。

有一个距今很久的回忆,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突然在脑子里转悠起来。
大概是2008年,跑跑卡丁车在国内算是很现象级的网游了,那时候读小学高年级的我,班里好几个玩跑跑的,其中还有两三个氪金玩家,而我则是一个抱着“能免费玩为什么要充钱”的想法一直挺着的无氪玩家。有次在老爹的办公室刷计时赛(那时候的计时赛还要花金币/Lucci,价格按难度星级定,一颗星50Lucci),发现重新玩自己以前刷过的图后,会出现一个自己的影子车手,赢了皮蛋会欢呼,输了皮蛋会哭泣。在跑了两三把之后不知为何对追影子这件事突然执着了起来,甚至当即意识到“人生就是不断超越和击败过去的自己”这条哲理。由于那时候语文课有日记作业,我甚至把这段玩游戏悟到哲理的精力写到作业里面,甚至被语文老师给予了高评价。
当然,明白这个影子车手的机制已经是在很后来很后来了。

追根溯源,跑跑卡丁车并不是我接触的第一款竞速游戏。按照我对童年的模糊记忆,第一次看人玩竞速游戏是看老爹玩暴力摩托(ROAD RASH 2002),第一次自己玩竞速游戏则是极品飞车3代保时捷之旅(Need for Speed: Porsche Unleased),而在家里有了台式机之后,与老爹同乐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一起玩极品飞车6代热力追踪2(Need for Speed: Hot Persuit 2)。至于QQ音速(R2Beat)嘛,因为那个东西同时具有竞速和音游的双重属性,所以也算我早期的竞速启蒙作品之一——那个时候甚至因为看到有人玩R2Beat,缠着爹妈给我买了旱冰鞋——不过最后其实也没滑几次。
但是,跑跑卡丁车仍然在我的竞速史里占有重要位置,因为它是我接触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赛车网游,也是当时我和部分同学在放学一起回家时的重要谈资。第一次看到别人玩跑跑,大概是在有线台的试玩电脑上看到隔壁班同学考L3驾照(城镇高速2分30),然后不知不觉中午回家就回得特别晚,爹妈在家等着还以为我去网吧了。从看到隔壁班同学在玩,到发现同班也有几个一起玩的,于是在工业革命版本期间,我就在老爹办公室正式创了世纪天成账号(甚至为了身份证号特意打电话问了一下我老妈),正式入坑。
那个时候跑跑还是四个区,电一电二网一网二,我在当时的四个区各创了一个角色,不过最后留下来玩最久的区是电一,然后到现在合区之后就是电信区。一直用到现在的跑跑ID叫“带我去寻找up”——名字来自当时听着很喜欢的,王啸坤的一首歌。本来后缀想打level up,但打完五个汉字之后就只剩两个英文字母的空间了,于是简化成up。
知道我创了号之后,比我入坑早,还氪金买了好车的同学X君就开始有事没事就跟我约战跑跑,甚至因为我不氪金只能开板车(金币车也不是没有,但攒金币是真的辛苦,想买车就要省着点金币,不能开那么多次计时赛),而且新人入坑毫无技术的事实,疯狂拿我开玩笑。在和同学们一起玩卡丁车(多数是X君的单挑,偶尔加上另一位氪佬同学G君来一场锵锵三人行)的过程中,诞生了很多在我那个阶段堪称童年名场面的桥段,包括但不限于:
因为网络不好而掉线的时候,就顶着屏幕上“与服务器断开连接”的窗口开始在地图里找Bug,等个几分钟再按回车发现没退出游戏而是回到大厅;
X君故意在起跑准备时截图保存,然后到了学校拿着截图说我是“开着板车的塞库西天王”;
和开着雷霆R4的X君单挑,连续三四次未完成,随后一盘运气好完成,气得X君疯狂在赛道上发狂怒表情;
在X君疯狂选择职业联赛竞速图的情况下,无数次挣扎着都没用,结果最后一盘突然赢了,狂喜之中完全不知道其实X君掉线了;
技术好一些之后,知道抓地跑法有助于通过那时候的驾照(L3城镇高速2分30,L2沙漠旋转工地2分50),于是领悟到套路后不仅自己过了L2还帮同学W君过了L2;
在放学路上听X君疯狂吹嘘游戏最新的氪金车有多强,自己只能半懂不懂地听着,甚至在他的语速加成之下“PRO”听着就像“漂”;
在N年之后才知道游戏中的一氧化二氮俗称“笑气”,而这是X君多年前就在放学路上跟我科普的知识;
跟X君在学校也是各种打嘴仗斗狠,甚至在QQ空间里疯狂写一些恶搞歪歌歌词来恶整对方;
相信了另一个氪佬同学Y君会送我氪金车的美丽谎言,等到小学毕业都没等到他的氪金礼物车;
在QQ飞车端游推出之后第一时间入坑,一边顶着老爹办公室电脑配置低玩起来一卡一卡的压力,一边听着X君疯狂骂QQ飞车抄袭,一边自顾自仍然玩下去。
坚持一直玩跑跑卡丁车的时期持续到了Z7时代刚刚到来的时候,我记得决定不再长期游玩这个游戏的那一天是舟曲地震哀悼日。不过后来至今,对于跑1端游一直是断断续续,偶尔下载下来跑几场,或者是跑故事模式,或者是跑计时。总之不敢跟多人房里的大佬们碰,就只能在如今不花金币反而还能赚金币的计时赛里自娱自乐了。

不过说到竞速情结,其实极品飞车也是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位置的——尽管基本上仅限早期作品。
3代,入坑作,只知道上下左右,只能歪歪扭扭地开。
6代,不必多说,但因为那时候已经在玩跑跑卡丁车了,所以还不太习惯极品飞车“过急弯没法漂移,只能减速”的设定,到了地图里的大U弯往往都是苦战。
在2010~2011年左右(大概),我算是基本上习惯了极品飞车的真实系操控和画风,刚好老爹那边给我带来了7代和8代的游戏光盘,于是在那个时候我便集中去游玩那两代。在那个期间,7代生涯模式完全通关了一次,而对游戏系统的不了解和游戏时间的逐步减少,导致那时候在8代生涯模式中卡在了煤港第一部分(也就是第四级)。
至今还记得,7代里最喜欢的一首BGM是Lostprophets的《Ride》,而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游戏早期攒风格值能拿到的一辆定制车便是Lostprophets联名涂装的丰田Celica。开着那辆车跑漂移赛事那叫一个爽,10圈工业区漂移赛道2,全程无碰撞疯狂刷风格值,也是那时候的乐趣之一。
而在通关7代的过程中最为印象深刻的一关就是7圈的反向机场航站楼——足足卡了我大半个月(或许是一个月)才过去。弯又急又多,对手车还快,稍微失误一下基本就追不上了,而好不容易领先到最后两圈然后失误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则更为严重。好在经过大半个月的不断调整车型,调整路线,调整跑法,最后也终于是过了。跑到最后,最终的市场街1v1 Boss战反而没那么难。
8代生涯模式的开放地图模式给了游戏很多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想要通关所需要的游戏时长(因为需要跑图找赛事嘛)。而在8代里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在街道X竞赛里选择熟悉的工业区赛道2,开着满改车子狂甩对手直到扣圈。那时候信号山的连续U弯,还有湾景赛车场、湾景机场联赛图里的大锐角也是那时候我的噩梦。
我玩8代的时候,家里进入了数字电视机顶盒时代,而有线付费电视频道中最爱的节目之一便是车迷频道的《车神传说》——因为这是极品飞车8的线下赛节目啊!最疯狂的时候我甚至会一边电视上放着《车神传说》,一边选择和电视里赛手们一样的赛道,进行“云比赛”。
不过对于8代未能通关的执念,在这么多年里一直存在。想过很多次,有空的时候重温一下8代顺便跑一下剧情,看看这次能不能通关生涯模式。然而直到2022年10月12日的午夜,这一愿望才最终实现——尽管是普通难度。

在竞速游戏之外,我也确实是一个“追求速度感”的人。
小学时代的我曾经痴迷过从家到学校的“最速暴走”——一大早从家门飞奔,刷新到校时间记录。虽然意义不明,但是莫名觉得很爽,而且一边听着花儿乐队的《Go! Go! 大暴走》,一边觉得所谓的“暴走少年”,很酷。
甚至这种到校时间“计时赛”还持续到了我的初高中时代,总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自己的到校时间记一下时,然后第二天再试图打破纪录。
在坚持游玩跑跑卡丁车的时代,自己也和老爹一道是F1赛车的狂热观众,尤其是F1中国站比赛。虽然舒马赫的时代在那个时候似乎结束了,但莱科宁、汉密尔顿、阿隆索等经典的姓名仍然陪伴了我很长时间,甚至当看到跑跑卡丁车更新了申城环道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意识到,诶,这不就是著名的中国站赛道嘛。
诸如此类。

我不知道我对速度感的追求到底是从何而来,或许是与生俱来也说不定?
但是就算26岁的今天,仍然会在想到的时候,去玩一些可以享受其中的竞速游戏,或许保持这样的天性也不赖吧。
不过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C1照,在有了自己的车之后,安全驾驶肯定还是第一事项……

以上便是小黑的手札 Vol.2。
这一次话题跳跃挺大,但我喜欢。如果有下一次的话,希望能不掺感情也不提回忆,就是分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