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敏和记英16
万敏最终进入了江老师的课题组。江老师是这个课题组的组长,组里一般私下里都称他为老板。老板一年之中大多数的时间并不在学校。他在校外有几个兼职,自己还开了一个科技咨询公司,因此学校里的事情基本靠年轻一点的方老师维持,方老师在课题组里一般私底下被称呼为小老师,当然学生当面还是要毕恭毕敬地称呼为方老师的。江老师目前带着两个博士生,一个被称为师兄安,另一个被称为师兄乙。
师兄安是江老师第1个博士生,已经在组里5年多了。因为能力有限,课题进展的不顺利,所以在组内虽然资历老,但是地位并不高。师兄乙今年博二。学术能力尚可,其优势在于做事情比较周到稳妥。目前课题组里大大小小的杂事儿都是师兄乙在操持。组内的硕士生本科生们都需要与师兄乙对接,对他比较敬畏。
每年博士生需要替江老师带几个本科生做毕业论文。今年一共有4个人,三个归了师兄乙,师兄安只得了一个,正是万敏。
师兄安找万敏聊过一次,万敏感觉这个师兄讲话比较奇怪。他能理解师兄安每句话的意思,但是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说一些毫无意义的话。
师兄安的老家是农村的,他是家里的老大。他下面还有两个妹妹都已经成家了,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师兄安没有结婚,但好歹在校外有个女朋友,目前他读博的吃饭钱是女朋友给供的。师兄安女朋友在一家化工厂里当文员,她一直觉得他是个潜力股,总觉得一旦师兄安博士毕业了,日子就能开始起飞了。
师兄安入学的那年,江老师刚刚评上博导能够招博士生了。不明内幕的人肯定会想招博士生肯定是要招智力高能力强的科研好苗子。但事实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有那么多理所应当的自由事儿。
江老师因为评上博导的事请副院长吃饭感恩答谢,副院长似乎不经意地提起,自己有一个表妹家的外甥想考学院的博士。江老师是明白人,立马就表了态,“如果咱家孩子过了国家线,那肯定先把学院自己人招进来。”
副院长笑着点点头,“孩子既然追求上进,这是个好事,你呢结合自己这边的实际情况,能帮上那自然是最好。”
过了半个多月,院长也找了江老师,院长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对江老师苦笑了一下,自己的妻侄儿要考学院的博士,我手头现在名额已经满了(招了校领导家的亲戚),小姜你今年上了博导,能不能考虑一下?
江老师的确是考虑了0.5秒钟,但一头是副院长一头是正院长,这个事实质就是个小于号的问题,江老师当即拍着胸脯,对院长打保票说没问题。
这件事情上,江老师当时也报了侥幸心理。他首先觉得,这俩孩子不一定能同时考上,比较理想的情况就是一个人考上了,一个人落榜,这样名额就不会出问题了。而且像他这样两头都答应了,两头都卖了人情,孩子没考上也不是他的问题,他只负责将考上的孩子招到自己课题组就完了。
事实告诉我们,人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考博结果出来了,正副院长的人马全都考上了。
此刻江老师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心里焦虑的如热锅上的蚂蚁。
老江发妻走过来说,“你每天就像尊佛似得,往沙发上一坐,啥活都不干,去拿墩布把客厅地拖一下。”
“娘西皮的我拖你妈的地。”江老师暴跳如雷,走出去把门重重摔在身后。
他媳妇懵了,嘟囔道,“这人怎么跟有病一样。”
最后江老师心一横招了大院长家亲戚。副院长一看江老师招的是院长的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不过从此以后他看江老师的眼神都变了。事已至此,江老师心里也没有什么负担了,反正上头有院长给兜底。
然而江老师这一次失策了。招进来的师兄安的确是院长的妻侄。但院长头些年就和原配离婚了。院长管这个事儿无非是因为面子上不好拒绝,但这个关系可是一点都不铁。
江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气的是直拍大腿。论关系副院长那边的关系更亲更铁。论先后副院长先跟他开的这个口。江老师也自知理亏。但也没有办法了,事已至此。
此后几个月,江老师走在路上每次都小心翼翼地躲着副院长。直到有一次,他和副院长狭路相逢地相遇在一条小道上。江老师满脸堆笑且尴尬地和副院长打着招呼。副院长用余光扫了他一眼,没说话大踏步地走了过去。就在擦身而过的那一刹那,江老师听到很轻蔑“哼”的一声,好像听到了,又好像没听到。
他望着副院长的背影,心里倏然铁硬起来,“买了个表的,过两年这副院长的位置还不一定是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