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4.17.7 资本过剩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7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7、资本过剩[i]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资本的价值增殖,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为要获取利润,资本就必须被运用于生产和流通。但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资本不能被运用而闲置起来,这样就发生了资本过剩。
资本过剩的现象就在垄断前的资本主义时期也会发生,那时发生资本过剩现象是由于下列原因:第一,商品生产过剩,大量商品无法销售,使投资的利润率显著下降,这时某些资本就会不被使用而闲置起来,在经济危机时期尤其如此。第二,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为开办企业所需资本的最低限额增大了,于是某些资本就不能独立地被运用,即使运用也不能获得平均利润率,这种不能自己独立活动的资本也会形成资本过剩。
到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过剩具有了新的性质,过剩资本的数量更大大增加起来。帝国主义时代巨量过剩资本的出现是和垄断分不开的。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那些较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积累了极其庞大的资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美、德四个国家集中了全世界工业生产的四分之三,占有全世界财政资本的80%,与其他国家比较起来,这些国家在资本积累上显然已处于垄断地位。但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中虽然积累了巨大的财产资本,却由于生产部门中垄断联合的统治,使运用资本的可能性受到了限制。因为当某一部门被垄断以后,向这个部门投入资本以建立新企业就遇到了障碍。这两个情况就造成了大量的过剩资本。
导师说:“二十世纪开始时,已形成了另外一种垄断制:第一,在所有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中都形成了资本家的垄断联合;第二,那些资本蓄积达到极大程度的少数最富国家已处于垄断地位。结果在先进国家里就出现了巨量的‘过剩资本’。”[ii]
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资本过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为在那里农业还很落后,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困苦,资本主义如果去发展农业,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那末根本就不会有什么资本过剩,相反地,倒会感到资本不足了。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资本的本性是要吸取尽可能多的利润,所以当国外投资的利润率比国内投资的利润率更高的时候,资本就会被大量输出到国外去。
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他国人民、特别是落后国家人民的奴役和剥削,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从而使资本主义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220页。
[ii]《列宁文选》,两卷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9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