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实版《活着》:渐冻人在漫长中等待“春天”

2023-06-21 17:59 作者:We我们工作室  | 我要投稿


6月21日是“世界渐冻人日”。


在“冰桶挑战”之前,人们对“渐冻症”知之甚少,它最出名的患者是霍金。即便是这位掌握了宇宙起源奥秘的科学家,也无法阻止疾病对身体的侵蚀。


大部分渐冻人的生存周期只有3到5年,一旦患病,也意味着他们的人生进入倒计时。


在快手,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渐冻人群体——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绝症共存,在无力中奋力活着;他们在冰冻中抱团取暖,在绝境中守望相助。疾病让他们动弹不得,但他们仍没放弃生的希望,在期待“解冻”的那一天。


冰冻              


“努力练舞20余年,从没想过竟有一天我会忘记走路、忘记说话、甚至有一天忘记呼吸,看完我的故事请你好好生活,你的平凡日常却是我们终其一生的追求”。


这是快手账号 “冰语阁-渐冻人”的一条文案。2022年7月,这条短视频在快手引发热议,十几万人点赞,上万人写下留言。“这是我刷到的最正能量的视频了”,“期待有一天你再登舞台”……无数人被这位渐冻症女孩的乐观和坚强打动,纷纷送上鼓励和祝福。


视频里的女孩叫葛敏,南通籍舞者。2016年末,34岁的葛敏确诊“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俗称“渐冻症”。这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也是世界五大绝症之一,发病原因未知,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手段,患者会逐渐丧失身体的运动功能,直到呼吸衰竭。


如果人生有四季,那么34岁之前,葛敏的人生都是春天。她12岁考入上海舞蹈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上海歌舞团,五年后又考入北京舞蹈学院深造,此后一直从事专业舞蹈教学,多次获得全国各类舞蹈比赛奖项,曾前往20多个国家进行访问演出。


34岁之后,葛敏的人生一下子进入寒冬。渐冻症剥夺了她曾拥有的一切,傲人的身体、心爱的舞台、体面的工作、美满的家庭。


发病不到一年,葛敏开始四肢无力,以前能做的轻盈舞蹈动作,从笨重地完成到再也完不成;她开始频繁摔跤,200米的距离,从摔一次到摔几次,直到再也站不起来。


2018年夏天,葛敏坐上了轮椅。她不想就这样认输,多次尝试从轮椅上站起来,可双脚已经不听使唤,双臂也麻木无力,吃饭咀嚼能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丧失,那些挂在嘴边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来,整个身体“像被慢慢冰冻了一样”。

如“渐冻症”的名字,患者的肌肉因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蚀而萎缩,逐渐无力以至瘫痪,甚至连控制眼球的肌肉也难逃一劫,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更残忍的是,这一切是在他们的意识和思维完全清晰的状态下发生的。


这份苦痛,李茂军再熟悉不过了。2013年5月,他因为“肉跳”、乏力去医院检查,一年后确诊渐冻症。直到与运动有关的功能逐渐丧失,坐上轮椅。再后来,他的咽、喉、舌部肌肉萎缩,不能自己进食、说话,只能靠呼吸机来维持生命。


2018年11月,李茂军遇到了严重的痰堵,一口痰在他喉咙里折腾了几个小时也吐不出来,很可能因为痰堵窒息。他不得已做了气切手术,在ICU躺了五天,最终挺了过来,带着呼吸机回家了。


“一些医生会告诉病人或者家属,气切后只能在重症监护室养着,因为家庭护理达不到无菌环境,很容易肺部感染,活不了多久。”李茂军认为,在家“抗冻”十年,他至今还能活着不是奇迹,这其中离不开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有自己的坚强意志。


“气切后,病人毫无生活质量,很多人只能在监护室望着天花板等死。”但只有眼睛能动、身上插满管子的李茂军没闲着,他以“心灵”作为笔名活跃在各个媒体平台上。他的快手账号“渐冻人心灵”,目前已经发了360多条视频,有2.6万粉丝,其中很多人同为渐冻人或患者家属,他们从他身上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李茂军也是葛敏创建的渐冻人交流平台“冰语阁”的活跃分子。同样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确诊绝症,同样丧失语言功能只能用眼控仪和外界交流,葛敏认为,李茂军利用互联网找到了新的社会立足点和社会价值,这种价值也是他们顽强活下来的心灵支柱。


救赎              


“冰语阁”的创建对葛敏来说出于偶然,却成为她渐冻人生的转折点。


葛敏从小就是一个美人胚子,家里的老照片见证了她美丽动人的青春。从六岁开始,为了塑造从事舞蹈专业的身体,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一场渐冻症,把我多年争取的一切原封不动的收走了。”确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葛敏在泪水和失眠中度过。


2017年,葛敏在北京协和医院结识了比她大4岁的冻友“陌尘”。相同的患病经历,让两人惺惺相惜。陌尘的坚强乐观很快感染到葛敏,他对郁郁寡欢的葛敏说:“为什么你总盯着失去的半杯水,而不去看还剩下多少水呢?”


陌尘面对绝症的态度给了葛敏很多启示:与其盯着失去的半杯水精神内耗,不如好好规划和管理走向死亡的每一天,在剩下的半杯水里活出其他可能性。


在陌尘的鼓励下,为了让渐冻症群体有一个交流分享、抱团取暖的平台,葛敏于2017年创建了自媒体、公益平台——冰语阁。无数冻友得以汇聚于此,相互交流、鼓励和帮助,更多来自社会的善意也向他们涌来。


在冰语阁,葛敏认识了媒体人、已故病人家属“冰雪消融”。亲历照顾渐冻症爷爷两年,她对渐冻症家庭的艰辛有切身体会。2020年10月,她义务为葛敏经营快手账号“冰语阁-渐冻人”,用短视频的方式鼓励更多病友和家属积极面对疾病,争取“冰雪消融”那天的到来。


“是冰语阁让我重拾信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公益这条路,让葛敏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社会和他人给予的认可,又像一针强心剂让我绝望的生活看到一丝光亮。”


通过互联网,葛敏在帮助他人中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而对于有两个渐冻人的吕爱梅一家来说,曾经只能在街头卖唱乞讨的他们,也终于也顺着网线走进别人的生活,收到来自更多人的善意和帮助。


吕爱梅一家原本可以过上殷实美满的生活,疾病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走向。1990年,8岁的大儿子朱小强开始发病。吕爱梅带着儿子求医问药,没少走弯路。直到2002年,10岁的二儿子朱小猛也出现同样的症状,兄弟俩才在石家庄的医院确诊渐冻症。


发病几年后,兄弟二人先后瘫痪,失去了自理能力,也彻底压垮了这个农村家庭。为了躲避来自丈夫的家暴和周围人的歧视,她用一辆农用三轮车拉着两个瘫痪的儿子逃离到郑州,在街头卖唱讨生活。


2017年,朱小强病情恶化,被推进手术室切开了喉管,从此再也离不开呼吸机,为了防止喉部感染,他也不能再唱歌,卖唱之路被迫终止。为了维持生计,一家人将目光转向了互联网。


朱小强向吕爱梅提议拍摄美食短视频,“万一火了,说不定还能挣点钱。”吕爱梅一知半解,但儿子有想法,她就得支持。他们注册了快手账号“有娘就是福”,母子三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团队,朱小强点子多,负责策划导演;朱小猛手指还能动,负责后期剪辑;做菜和拍摄由吕爱梅独自完成。

2019年6月,他们在快手发布了第一条美食短视频。因为食材普通,制作条件简陋,美食画面朴素,一开始视频不温不火。吕爱梅多次都想放弃,但坚持两个多月后,第一次用烤箱制作月饼,把月饼烤糊了的视频却意外火了,让她赚到了第一笔短视频收入:50元。钱不多,但“够吃好几顿面条了”,这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短视频也让吕爱梅一家与社会产生了更多连接。去年,吕爱梅参与了快手的“银龄心愿单”项目,等将来她照顾不动两个渐冻症儿子了,希望能随时带他们住到养老院里去。“银发母亲为两个儿子找养老院”的故事让人动容,也让背后的渐冻症群体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抱团              


渐冻症也被描述为“灵魂被囚禁在身体里”。多数病人虽无法动弹、无法与外界交流,但他们的高级情感和高级认知与常人无异,甚至更加敏锐。


渐冻七年,最让葛敏感到痛苦的不是无法行动,而是不能说话,失去了与别人、与世界沟通的能力。她觉得就算没有手脚,也能用语言代替行动力,“但没有语言功能,让手脚无缚鸡之力的我精神崩溃,感觉生不如死。”


好在依靠眼控仪和互联网,葛敏走出了一条从肉体到精神的自我拯救之路,被禁锢的灵魂有了安放之处。


葛敏发在快手账号上的内容,颠覆了很多人对渐冻症的认知,比如“渐冻人坐轮椅逛夜市”,“渐冻人六年了还能翻身、站立,我是怎么做到的?” “坐轮椅也可以很自由,你相信吗?”精神奕奕的形象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感染了很多病友,他们因为这份人情的温暖消融了内心的坚冰。

随着短视频的曝光,更多的渐冻症病人和家属聚集到“冰语阁”,互相答疑解惑,彼此慰藉。葛敏说,在冰语阁,大伙儿不再孤立无援,一起互相搀扶、抱团取暖,驱散了疾病笼罩心间的愁云惨雾。


一些病友还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葛敏将收到的打赏以补贴的方式发放给家庭困难的病友;举办短视频大赛,鼓励病友热爱生活,并对优秀作品发放奖金;联手爱心企业向病友捐赠二手仪器设备,联合慈善机构启用渐冻人关爱基金,联合医院拍摄全国首部渐冻人家庭护理片……


2018年,葛敏将病友和家属共同撰写的文章整理成书籍《为了爱,所以坚持》,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国内第一部由渐冻人自己写的书,记录了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心声,对疾病的不屈奋斗史,对人生的探索和领悟。


李茂军也是作者之一。通过仅能动的一双眼睛,他利用眼控仪写下了一篇篇文章,“带你了解呼吸机的秘密”,“我的十年经历,得了渐冻症要花多少钱”,“渐冻人教你如何躺平刷快手”,“疫情下渐冻人如何更好活着”……他自嘲自己是发病十年的“老司机”,教病友如何科学“抗冻”。


每天上午,李茂军先是通过手机投屏电脑,在快手平台溜达一圈,签到和回复评论。然后刷一会朋友圈,了解病友们的动态。最后浏览其他网站,了解社会时事。午休过后,他还要让家人拍短视频发快手,写一些疾病知识和感悟发相关自媒体平台,包括疾病特点、抗冻经历、护理心得等。

常年混迹于互联网和病友圈,李茂军发现,有的医生不知眼控仪为何物,家属不懂何为胃造瘘,气切病人买不到合适呼吸机,病人疾病相关知识匮乏……为了让更多渐冻症家庭有方向可寻,心灵也创建了互助交流平台,光病友群就开了好几个,涵盖两千多人。


抱团取暖让很多“冻友”走出阴影,不再孤单。恰如泰戈尔所说,“屋里的小灯熄灭了,但我不畏惧黑暗,因为总有群星在天上”。


短视频给吕爱梅的生活带来了光亮。坚持更新三年,她累计拍了1500多条短视频,在快手有36.8万粉丝。很多人通过快手认识了这位母亲,被她的乐观精神所感染。粉丝们管她叫“吕妈妈”,这也是她最喜欢的称呼。

快手成了吕爱梅第二个家,有时候一些粉丝会寄来生活日用品,她也学着网上的视频博主,在拆礼物时录上一段“开箱视频”。对着镜头,搂着两个儿子笑着说,“我是吕妈妈,今天来拆家人们寄的东西。”


在快手上,像吕爱梅这样的罕见病家庭还有很多。因为短视频,这个平日里深入简出的群体受到更多关注。


在快手搜索栏输入“渐冻人”这个关键词,相关账号不计其数。有的正在记录他们的“抗冻”日记,有的已经许久没有露面,还有的或许已经离开人世,由家人代为更新。由于渐冻症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并不长,有的主人公可能更着更着突然就消失了,但是这些视频,是他们存在过的证明,他们曾经奋力和疾病对抗的样貌也得以保留下来。

活着              


努力活着,留下存在过的痕迹,是每个人绝症病人的心愿。


对于吕爱梅来说,再穷再累,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有希望,只要活着就有盼头。除了饮食起居,抽痰、换管子、上呼吸机都由吕爱梅来完成,每天像陀螺一样运转不休。尽管生活过得不容易,但面对镜头她总是会爽朗地笑。


一向坚强乐观的吕妈妈也偶有软弱的一面示人。那次,朱小强打算按《懒人吃饼》的寓言故事拍一段搞笑视频。吕爱梅扮演要出门的母亲,儿子不会做饭,她就在他脖子上套个烙饼。故事结尾,母亲回到家,发现儿子不会转动脖子上的烙饼,只吃完了一边,活活饿死了。录制过程里,吕爱梅哭了。这对她来说不是寓言故事,是残酷的现实。


渐冻症带来的苦难,还在继续折磨这个家庭。随着年纪的增长,照顾孩子对她来说愈发吃力。但她最幸福的事情,依旧是看到两个儿子好好活着,“每天睁眼,看到孩子们都好好的,我就安心。”而朱小强和朱小猛想的却是,如果有一天他们走在妈妈前面,妈妈还能够以拍短视频为生,以此安度晚年。


自称“抗冻十年老司机”的李茂军,关于“活着就有盼头”,同样有痛彻的体悟。


李茂军把自己患病的过程比作“返老还童”。刚开始,他说话大舌头,手部力量减弱,用钥匙拧不开办公室的门,改穿运动裤,因为皮带打开费劲;接着,他喝水呛咳,吞咽困难,同事们帮他端饭盘,一步一步退变让他像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


再后来,他不得不放弃工作,每天在家吃吃喝喝,却眼看肌肉一点点萎缩,最后瘫痪在床,失去自理能力,最后只有眼睛能动,失去语言功能无法说话,彻底回到婴儿时代,没人看护随时可能没命。


这还没完,失去吞咽功能造成吞咽困难,无法用嘴巴吃饭喝水,他做了胃造瘘,在肚皮打个洞,插胃管,打流食;呼吸肌肉萎缩造成呼吸困难失去自主呼吸,他做了气切手术,在喉部打个洞,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等于退化到了胎儿时代。


如今,李茂军的床边摆满呼吸机、眼控仪、咳痰机、制氧机、口水机,每天吃化痰药、便秘药。他的快手主页,与其说记录了“抗冻”的点滴,不如说更像一个“与死亡赛跑的日记”。


有人说,这样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李茂军不去追问意义,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活着。或许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李茂军的爱人曾加入几个病友群,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她不让丈夫进群,怕影响他的心情,因为群里动不动就有人死去。不曾想,丈夫如今竟成为几个病友群的群主。新冠大流行时,李茂华的群内最多时一个多月内有40多位病友离开,他的家人也先后感染,他一个插管呼吸的,愣是挺了过来。


“做气切后,我已经多活了四年。”活着,让他看到了儿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活着,让他接触到了短视频,感受到科技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感受到更多来自陌生人的关注和善意。


2019年,他签了遗体捐赠协议,艰难地在眼控仪电脑上打出一行字,“大家对我的帮助,我无以回报,我决定死后把遗体和眼角膜无偿捐献。”


尽管身体被禁锢,他们仍想着做点什么奉献。2020年初,与葛敏一起创建冰语阁的陌尘去世,享年48岁。这位曾经的人民警察、副主任医师,在他的遗书中将呼吸机、制氧机等设备捐赠给其他病友,为他人延续生的希望。


当初陌尘决定做胃造痿,恐慌中的葛敏发去消息,“我退缩了,我好想逃避,好想自杀”。陌尘像一位老大哥,一次次的鼓励让葛敏振作了起来。陌尘去世后,葛敏决定延续他的精神,给更多病友带去信心和希望。


四十岁生日时,葛敏发了条朋友圈,照片里的她丸子头高高盘起,脸上略施粉黛,粉红色毛衣显得温柔大方,整个人看起来神采奕奕,笑容灿烂,如果不是坐着轮椅,没人能相信她是一位渐冻症患者。拍短视频时,她还让助手帮忙化妆,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葛敏有时候会梦见自己有一天“解冻”了,重返舞台和课堂,孝敬父母,环游世界。梦醒,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是,也许永远等不到“解冻”的那一天。她把手机放在腿上,借助腿部的力量推动手指,在手机上慢慢打下一行字:


“假如等不到解冻的那一天,我愿化成一束光,用余生这点残缺的光亮照耀更多的人。”


【参考资料】

《因为爱,所以坚持》,葛敏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

《当一位60岁农村母亲想给渐冻症儿子养老》,三联生活周刊

《一个渐冻人的故事》,心灵



一个叫We的工作室出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张先森

编辑:丑橘

图片:冰语阁-渐冻人(快手ID:bingyuge-als)

渐冻人心灵(快手ID:2067856365)

有娘就是福(快手ID:niang166)


现实版《活着》:渐冻人在漫长中等待“春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