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翻手为云覆手雨的信息洪流 ——浅谈《狩猎》和无锡蛋糕店女童“猥亵”案

2023-07-17 23:28 作者:想啥拍啥的猫  | 我要投稿

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短视频的崛起以及后台大数据的垂直推送算法,让我们逐渐住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之中而不自知。越是感兴趣,越是能收到兴趣点的正向反馈,越是能在同类信息中找到世界观价值观趋同的同类,这何尝不是一种思维上的“共振”。

好事?坏事?

前段时间刚刷完《狩猎》这部丹麦电影,无独有偶,无锡蛋糕店女童“猥亵”案吵得沸沸扬扬。电影中的男主角因子虚乌有的污蔑而深陷小镇舆论风暴之中,现实中的蛋糕店店主也是百口莫辩。电影剧情和案情是如此的相似,是艺术照进了现实,还是现实倒影在艺术当中,不得而知。

幸运的是,电影中的小女孩最后向父亲说出了真相;同样幸运的是,当地司法部门最后还了蛋糕店店主一个清白。

《狩猎》海报


然后呢?

污蔑、造谣、别有用心地带动舆论风向的确可恶,然而在事实真相未明朗前纷纷站队的那群所谓网络“卫道士”们,其罪孰轻否?

互联网,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让一群天南地北的志同之士聚集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而信息大数据的推送,更是替每一位网民打上精准的分类标签,导致我们听到同向的声浪越来越强,逆向的评论微乎其微,更别论部分网民戴着浓重滤镜的选择性“相信”。

诚然,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将左右我们判断。就如《狩猎》中的家长,尽管只是道听途说,但事关自己的孩子,又怎能掉以轻心?就如“猥亵”案里一群对店主口诛笔伐的网友,排除某些抱着特殊目的的“友人”,大概大部分也是换位思考,如果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又如何才会这般暴跳如雷的吧。

难道,只有带着“上帝”视角,才能看清前因后果吗?

答案是肯定也是否定。

“上帝”当然可以为所欲为,无奈何我们并不是。

其实要避免被事实打脸,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从同向化的人群中走出来,多听听和自己唱反调的声音,无论是自己觉得“对”还是“错”。就像一条通向前方的线,需要不断参照旁边的基点,才能保证不走歪一个道理。在网络上讨论如此,实际生活中也如此。

电影结尾,男主终于得到了全镇居民的谅解,生活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他漫步在森林中,享受着狩猎的快乐,突然背后来了一击冷枪,“我甚至看不到是谁扣动了扳机,因为他/她站在道德制高点,沐浴在名为正义的阳光之下。”

借用网络一句简单的影评,来结束这篇杂谈。


翻手为云覆手雨的信息洪流 ——浅谈《狩猎》和无锡蛋糕店女童“猥亵”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