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时隔一年多,看完了中二病的剧场版,忽然发觉自己憧憬的片中的高中生活已然变成了不可复现、将要在时光中消散的过去式。京吹也好,中二病也好,洋溢着青春的烦恼与欢喜,却用“中学”二字将美破碎,只见裂痕中映出星星点点的遗憾。
京阿尼真的是一家宝贵的公司,用细节含蓄地传达情绪,拒绝直接式卖肉,用细腻的动作和神态勾勒角色的可爱之处。
剧场版整体观感还是不错的,关闭用玩笑试图跳出作品的弹幕之后,两个人小心翼翼的触碰充分勾起了我的憧憬。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比较遗憾的是对“中二病”的探讨,有人将二次元文化描述为仪式化抵抗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这种亚文化不需要通过抵抗和反对主流来寻找自己的定位,依我个人经历而言,仪式性抵抗寻找归属的尽头还是对主流文化的皈依。但中二病在我看来抵抗性过强,仿佛属七和弦的陌生感,可以理解,认可价值,但终究只是过度阶段,需要解决到主和弦才会相对更完整。然而电影却将属七和弦作为乐句结尾,试图将不稳定凝滞。或许有人会说,现代音乐已经从调性音乐向无调性转变了,不必继续强调主和弦的回归。但是,《中二病》显然不是无调性的,在抵抗的前提就是抵抗对象的存在,明明主和弦的概念在不断的偏离中不断强化,最终却放弃了回归,还是让人接受不能(当然也有可能只是非中二状态的六花更可爱捏),剧场版的态度并不坚定,而且最后的情绪和节奏的处理有些波动,实在是美中不足略有遗憾。
看番还是不要具体地寻找现实中的映射,小心被一厢情愿束缚,忽视了现实问题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