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司马南:告别吴尊友不应只记得三年白头

2023-10-28 14:10 作者:司马南  | 我要投稿

(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


2023年10月27日,是一个不幸的日子吴尊友先生离我们而去。60岁,他还那么年轻。


大家熟悉他,是从新冠疫情开始的。过去的他是一位年轻学者,在新冠疫情三年当中,他的身体越来越消瘦,面容憔悴,满头青丝也渐渐变成了白发。



那几年吴尊友带病坚持工作,给人们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他一直秉持一个学者的良心,在全国人民和新冠疫情做艰难抗争的时候,他以一个学者、首席流行病学专家的身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中流砥柱的作用。就是这样一个受大家尊敬的学者,突然间仙逝了。看到这个消息,我大为震惊。



吴尊友是安徽黄山人,他们家乡的风景很美。他是一个学霸。1980年参加高考,在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毕业到安徽省防疫站工作。1991年到1992年,他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专业,又获硕士学位。1992年到1995年,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毕业之后,吴尊友回国。看他的简历,主要是从事艾滋病方面的工作。2003年参与当时非常可怕的非典防治工作。2005年他就担任了中国疾控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任。2017年4月,他成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的首席专家。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吴尊友多次列席国务院联防联控会议,也因此为大众熟知。事实上,他在中国艾滋病毒预防领域建树颇丰,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之下,中国应对艾滋病流行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发生巨大转变,从被病毒牵着鼻子走到主动出击。

因为在艾滋病防控领域的卓越贡献,2022年5月,吴尊友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纳尔逊·曼德拉健康促进奖,彼时他已确诊胰腺癌



很多人在讲,吴尊友在预防策略、阻断高危人群艾滋病传播的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我们知道艾滋病潜伏期很长,刚得了可能没什么症状,甚至有的潜伏期长达10年以上。传播流行的过程静悄悄,所以早发现、早检查、早管理就成为了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他提出的策略已经被广泛接受。


除此之外,他将科学引进高危人群行为干预,预防艾滋病在这些人群中传播扩散。探索并形成适合我国国情针对卖淫妇女、吸毒人群、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的干预方法,并作为国家策略纳入《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控制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他做的种种努力,经实践证明,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吴尊友先生虽然年轻,但是他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课题等研究课题,一共有40多项


英年早逝,让人怀念。而他的微博也停留在了2023年4月2日,他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新冠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这组数据预示着全球新冠大流行趋于结束”。自此,他淡出了公众视野。158天后,他所工作的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讣告。



最后,附上《团结报》对吴尊友的一段评价。这段话是这么写的:


镜头前,他(吴尊友)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回应群众关切;镜头外,他奋战在疫情防控和溯源一线,遍访武汉、北京、喀什、绥化……从事传染病防控30多年,吴尊友数次直面病毒和危险,只为当好百姓的健康“守门人”。吴尊友为中国艾滋病防治作出重大贡献。吴尊友及时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将科技界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及时科普给民众,转化为人民的抗疫力量。


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人民永远怀念他。希望吴尊友的家人能够节哀顺变,吴尊友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参考文章|《新京报:吴尊友去世》

责任编辑|胡言 蒋话

部分图片|网络


司马南:告别吴尊友不应只记得三年白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