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细说质感(上)

2023-04-30 23:05 作者:蓝胖子素描  | 我要投稿

————————素描中如何表现质感

当一幅素描作品已经具备了恰当的构图、清晰的明暗、明确的对比以及完整的画面等基础因素后,对物体质感的表现便变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会总结出在素描画面中,关于物体质感的一些特点,并给出一些制作时的表现方法,以便大家使用和练习。

质感的特点

“质感”一词中的“质”指特质,“感”指感受。质感是物体的质地、质量、纹理等等特质带给人的感受。由此产生了一些更具体的一些特点,分别是:轻重、薄厚、软硬、光滑和粗糙、透明和浑浊以及纹理等。在素描画面中,我们可以通过塑造这些特点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如果有个别物体带有这里没有提到的某些特质,也可以通过这些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化来塑造。

各种特点如何表现

轻重:重量给人的感受,一般情况下,物体画的越大,越能表现出重,越小则越轻。但无论是轻与重,单独表现都不那么合适,通常需要借助所接触到的其他物体来表现,大多也需要同薄厚一起呈现。(如图二)

薄厚:厚度给人的感受,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每个面都画得较大、较宽并且明暗交界线范围大,就会显得越厚;物体的每个面都画得较小、较窄并且明暗交界线的范围小,就会显得越薄。(如图一)



图一




软硬:硬度给人的感受,一般情况下,物体塑造时大多数用直线,用线也比较利落,其中所用到形的变化起伏少一些,并且擦出来面的边形也都是直的、干脆的,这会让人感觉到这个物体偏硬;反之用到的直线越少、用线越绵软、形的变化起伏越多,并且擦出来的面的边形变化越多、边界越模糊时,会越让人感觉到这个物体软。(如图二)


图二

光滑和粗糙:光滑指物体表面平滑、细腻、反光更强;粗糙指不平滑、草率、粗疏、反光弱。越是平滑、细腻,其反射光时就会越整齐、集中,所以越光滑的物体同时也会带有反光越强的属性。也就是说,在塑造物体时,表面处理得越平滑、细腻,反光越明显,则物体会显得越光滑;反之,物体会显得越粗糙。(如图三)


图三


透明和浑浊:透明是指物体本身能够被光穿透,也就是我们可以透过透明物体,看见它后面的景象。浑浊相当于半透明物体,或者透明物体内有其他装饰或杂质等。而透过透明物体看到的后面的景象与实际景象偏差越小,这个透明物体的透明度就越高。因此,在表现透明质感时,要注意表达在这个物体后面的景象,越清晰、还原度越高的景象表示透明度越高;相反,若景象模糊、色调变灰暗或部分位置有被遮挡,则表现得越浑浊。(如图四)


图四


纹理:纹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物体表面的纹理,通常以装饰纹样或随物体截面展现出的物体内部纹路的形式出现。如木板上的纹路或年轮、青花瓷的纹饰、瓶子上的标签图案或商标等,本身没有额外的体积关系,但会跟随物体本身结构体积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这类纹理的表现方式要跟随物体本身的体感转折和明暗关系来处理纹理的造型透视和明暗关系,使纹理紧密地贴合物体表面。另一种是会产生额外体积关系的纹理,如木板、石板的凹痕或裂痕,毛衣、竹筐等编织物上的纹理等。这类纹理需要给其塑造出本身的明暗关系,并且编织物这类纹理不仅需要考虑本身的明暗关系,还需注意整体的明暗关系,然后将其材质的纹理细致地刻画在每个独立的部分上。(如图五)


图五


以上是对质感的基本处理手段的总结,如果有哪些地方表述的不清楚,或者哪里不懂,欢迎私信沟通,我会尽快回复。


微信搜索公众号:蓝胖子素描基础。

细说质感(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