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研究 梧州海关旧址的数量及编号 No.001

(开篇声明:本人此建筑艺术系列栏目的所有照片,若无标注说明,均为本人拍摄。非本人拍摄的照片或历史资料,会在文章结尾分别说明备注)
众所周知,在梧州官方给出的简介资料展示中,梧州海关旧址共7栋,如图1

但根据本人多年来对其研究考察,本人不认可梧州官方所谓的「7栋」之说。
在本人的研究体系中,梧州海关旧址现存6栋。相关座落分布及编号如下(图2)

下面的图3为梧州官方所谓的7栋建筑,及其编号。

本人「6栋」说与官方「7栋」说的差异比较:
壹。数量:官方将D栋(图4)认定为两栋独立的建筑,并将其分别编号为E(右者)和F(左者),所以比本人的体系多出一栋。而本人认为此栋不可拆分,实为整体一栋。分「主楼与附楼」,主楼与附楼紧密相连。

若按官方的思路拆分主楼与附楼,则C栋(图5)和E栋(图6)亦可拆分,因为这两栋亦为「主楼与附楼」的形式,主楼与附楼有天桥相连通。但官方并未拆分C和E两栋,可见官方的逻辑思维并不统一。


所以本人站在整个海关建筑群的角度来思考,采取统一的逻辑思维,不对D栋的主楼与附楼进行拆分,统一认为是同一栋,而非两栋。(另有理由充分论证此观点,此处暂略,日后将在「研究专题」详细论述)
贰。编号:因为栋数有差异,编号总数肯定有不同。除A栋之外,本人对每一栋建筑的编号与官方的均不同。以下是本人的编号思路(搭配图2观看理解,效果更佳):
1。从A栋(图7左者)开始,由南往北(配图为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建筑,理所当然地编排为B,C

2。位于C栋北面的F栋(图8),其建筑规模及装饰艺术是整个海关建筑群中档次最低的(日后将在「研究专题」详细论述,此处暂略),所以它不能占据D这个编号,将其编在最未,则为F。

3。剩余的两栋建筑,在ABC的东边,按从西往东,分别编为D和E(上文已经展示建筑其貌)。
4。本人的编号体系,有一个好处,就是将位于整个海关建筑群最东边的建筑,编为E(图9最右者),这与其所处的位置「东East」相呼应,便于记忆,也形成方位与编号的统一

在今后本人发布的作品中,一律使用本人的编号系统。如果各位网友朋友想进一步标记或研究这些建筑,也可以参考我的编号,或自行编号。
(备注:图2,3,9底图来源:梧州海关旧址修缮施工方的施工总平面图公示,本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