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学好英语?"二语习得"了解一下!

第二语言的习得,我们往往称为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人们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等角度去研究它。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我们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是我们常常会向他人请教,并得到不同的答案,诸如“把英语当做背景音”,“多找老外交流”,“别怕错大胆开口说”,“多背文章和单词”,“最好能出国”,等等等等。我们都讲许多市面上的关于“英语学习法”的书籍或者课程,常见的有:不用背单词,不用学语法,几天搞定几千词,一个公式搞定英语语法,一个视频让你学会英语,等。浙西方法到底对不对,到底对人有没有帮助。
而我认为,好的学习外语的方法应当有学术理论的支持,不能随便听取外人的建议,这时一个英语应用语言学的分支“二语习得”显得十分重要。英文是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就是人们如何获得除了母语语言之外,即第二语言的方法,是一种学术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二语习得,分为两大对立学派,“认知派”和“社会派”。“认知派”开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一直是主流,主要研究人类在获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的思维和心理,比如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技能的获得,等等。“社会派”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认为语言是社会中人与人交际的工具,所以研究第二语言的获得,离不开社会文化层面的研究。
认知派中有一个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史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他发表过500多篇关于语言的论文,提出过几个二语习得界最主要的假说hypotheses,包括①习得-学得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语言的“获得”,主要是潜意识的,并非有意识的“学习”,获得与学习有区别,将“二语习得”称作“二语获得”也许更贴切。②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积累的语音语法词汇知识,在说外语时只能起到“监控作用”,这些知识,不能真正影响潜意识的外语获得。③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成人和儿童对第二语言中的很多知识概念的获得顺序都有相似性,获得/运用的先后顺序为:英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加s,不规则动词,名词所有格。④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点。指语言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即比学习者自身水平稍高一点的听力或阅读语料。⑤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学习者的对犯错误的恐惧,以及对学习语言的抵触,会对第二语言的获得产生影响。这五个假说统称为克拉申的“监控模型”(Monitor Model)。
但二语习得不仅仅只有这几个假说,还有其他理论知识,比如:可处理性理论,注意理论,关键期假说,互动假说等等。
社会派中也有一个重要理论,近侧发展区间Zone 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ZPD.最早由利维 维果茨基提出,后由支持者整理出来。大意是注重学习者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交际过程,不同于认知派的注重研究学习者自身的思维心理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两者结合使用。如果我们需要探索什么语料更适合英语学习,可以选择认知派汲取理论支持。如果需要探索如何在英语中如何更好和他人交流,以及如何通过英语更好理解英语社会文化,可以选择社会派寻找理论支持。对于学生来说,认知派更加适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