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季梁栋回忆牛增华

2021-07-24 08:00 作者:知乐庵主人-知了  | 我要投稿

牛增华是郭长生先生合一通背门的衣钵传人。

   牛增华在生前尊师爱友,和郭长生老师学艺二十四年中,自己省吃俭用,供养恩师,可见他们的师徒关系不比寻常。沧州贵教的老人们多人知道此事。郭先生也常和武林同道讲,牛增华对他怎样的孝敬。

   郭先生临故时,特意叫徐作全去津把爱徒牛增华接来沧州,师生见面痛苦一场,“增华啊我不行了”,他关切地问爱徒:“你们师兄弟几人现在还打不打散手,千万别放下,十八拦刀、进手刀和转林刀,闭时刀,你忘了吗?”牛增华说,“老师您教我一场,我哪能忘。”郭老说你给我比划比划。”当下牛增华把各趟刀法都给老师看了一遍。郭老师说好,这几趟刀法很好,要比车轮刀好,千万不要忘了,千万别轻传于他,长短兵器千万别忘了,牛增华以简单的手法,将枪棍绝技,又给老师看了看。郭老师说好,为师有三件事要告诉你,“第一,你们要坚持下去;第二你要把我的长孙郭贵增给带出来;第三件我一生以第四趟青萍剑成名于武林,这趟剑只有你会,别人我没教过,万不可轻易传人,如练不好别染了我的名声。”牛增华听师教诲,一一答应。接着有人来了,没有说完的话也就不说了。郭先生问“梁栋在哪里?日子过得怎样?”牛增华说他在东北过得挺苦的。郭老师说,“我不在了以后,你多给他说点东西,咱们都是亲戚。”下午三点多和师弟曹守义回津前,师徒们又哭了一场。牛增华说,老师你慢慢养着,过几天我回来看你。郭老说:“增华你走吧,看来咱们爷俩是最后一次见面了。”双双泪下,分别了,没过几天郭先生去世了。

   可叹吾师一世英名,就这样离开人世了,所有门人,知此信,无不痛苦一场,先师去世是我通臂合一门一大损失。这是我姐夫生前和我讲的他只有一件事没有办到,贵增因相隔数百里传艺不便,总觉得对不起老师。事隔多年,我姐夫一再向我提起此事,另外我多年来不会剑法,1988年我去安徽参加全国媒体武术大赛回来时想和姐夫学剑,姐夫又对我谈起关于传剑的事,郭老师剑法学于何人,第四趟青萍剑不让传的原因等等。

   郭先生当年学剑一、二、四这三趟剑,学与青萍大师米连科。

   米连科简介:

   米连科生于1856年,字殿三,沧州南门里人氏,米少年攻密宗拳法,又善骑射。清末,随清军纪统领驻防盐山,向刘文石学贾氏青萍剑法。因与刘系表兄弟,刘授其全剑精要。米敦厚寡言,薄于名利,对求艺者,据诚相授。北洋军阀曹锟几次请他出任教官,均被拒绝。民国十八年,1929年,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派郭锡山和郭长生老师请其赴馆任教,他时年七十二岁,愉快莅馆。张之江感于他授剑有功,亲书“剑匣之中有龙气,酒杯而外是鸿毛”对联相赠。米连科返回沧州后,东北军驻沧团长夏鹤一喜武,其友郝鸣九住于夏处。在一次酒宴中,米应邀。郝欲看米之功,米手插桌面,桌央洞折。米著有青萍剑一书。米和郭都是本城人,早有往来,米比郭长生先生大四十岁,又爱郭长生先生一身绝技。早在1928年前将剑授于郭长生先生多年了,为此二位郭先生一请米即行。所以郭先生在南京国术馆,剑法出名,才有李景林设大宴招待来宾及从武界名宿。特请郭长生先生演剑两次,众人称赞其剑法精绝,神剑合一,身法独特,步法轻灵,如飞翔之燕。郭先生的燕子美称得于南京中央国术馆。当时以李景林、张之江、马英图为首,称赞其快的象燕子。当然人的能力有限,怎么也不如燕子快,而不过郭先生的剑法快的超乎常人,别人是没有那么快的,也没有郭先生的腰身、步法、精气神那么好,以燕子作美称,送绰号于郭先生,所以至今全国闻名的郭燕子是得之南京,众武林名侠所赠。

   三五六青萍剑法

   在1947年与贾耀亭相会时,贾又传郭先生三五六三趟剑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贾耀亭老先生的来历。

   贾耀亭生于1877年,故于1963年。河北省盐山县韩村镇(今黄骅市黄骅镇)。八岁入塾,授业于叔父贾静泉,他天资聪慧,攻读刻苦。青年时,诗文并茂,著《养生斋吟草》和《韬晦轩诗抄》。诗文之外,随父贾灵泉习武学习剑术。熟读《孙子兵法》《兵法辑要》《黄石公素书》,阅读心得汇集成册,名曰《兵法微窥》。贾系青萍剑术传人,他与师兄马振祥磋商,三百六十五式,发展到三百七十三式,修改了部分剑式名称,重撰序言,使青萍剑术更臻完善。民国二十二年,南京中央国术馆长张之江派人来请,他带六名弟子去南京参加国术观摩表演,青萍剑术获高度评价。张之江留他的弟子范镇林、刘青峰为助教,义子宁芝光留馆深造,并赠宝剑一把,从此中央国术馆青萍剑法更为优胜,青萍授戒律约束,多年很少外传。贾打破门规,开门传剑,授徒多人。1953年至1960年间,贾在天津次子处就养,仍在南开公园义务教剑,学艺者有教员、工人、演员,1956年近八旬高龄的贾耀亭先生应邀列席黄骅县政协成立大会,即兴表演青萍剑术,甚受欢迎,舞罢当场赋诗一首赞誉盛世。贾耀亭先生长郭长生先生十九岁,在南京时,贾、郭二人已会过面,二位老先生从此相互尊重,直到1947年相隔十四年后,在天津二次相会,更是近上加近了,才引出了贾老剑侠与郭燕子在天津河东大直沽国棉一厂东宿舍牛增华家对剑三天,又将三五六三趟剑法传授给郭长生先生,并将剑谱中的六合八要八不要剑诀相送。姐夫牛增华说,在当时不但是我学剑的好机会,而且还是场场目击学剑者,大直沽七十岁上下者习武的人们也都是目击者。贾耀亭先生最后提出一个要求,说长生啊你在把你当年在南京时表演与众人观看的绝技——第四趟剑法,重新给演练一番,我看看你身形、步法和精点,你是怎么改的,我也开开眼界。郭先生对贾先生也非常崇拜,因与贾老先生有对剑三天及传剑之功,无可推脱,便认真地抖擞精神将第四趟青萍剑法,发挥个人的通臂劈挂身法之常,步法轻灵之技巧,一气呵成的将剑法练完。贾老先生目不转睛地观看郭先生的练法和身法,练完后郭向贾老先生及众人抱剑为礼,说郭某献丑了。贾老先生说你比我可强多了,不亏有燕子之称,我之徒无一相比,郭先生说太客气了,今后还望贾老先生多赠教。

   并将子拜郭先生为师,贾老先生的儿子,三十年代也是中央国术馆的学生,与郭景春也是同学,也是郭先生的学生。贾的徒弟范镇林在南京也是孙玉铭的学生,贾老先生的儿子在四十年代后期任天津市警备区副司令员,经常来看郭长生先生,这就是贾和郭对剑的种种关系。外人少知,我听姐夫牛增华讲完层层关系后,非学剑不可,姐夫没办法,传剑与我。

   我为了求真,三次进天津将吾师绝技剑法学完,由于难度较大,至今十五年,始终也没有练好,也只是会而已。每日在思意中演练,本人愚昧,难继先师之艺业,实感惭愧。

   本人不文,所写有不妥之处,望武林同道谅解,并给予指正。

 

                                          吉林省舒兰矿务局季梁栋现住沧州, 周广卿先生整理(2004年)

  『注』季梁栋:1953年于沧州拜郭长生为师。


季梁栋回忆牛增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