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稽讴歌《韩非子》
射稽讴歌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
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
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
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
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如癸美,何也?”
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今译】
相传春秋时代,宋国的国君和齐王是仇敌,宋国因此修筑练武的武宫来防御,以防备齐国进攻。
开头讴癸(讴癸,人名,因其善歌,以讴歌的“讴”为姓氏)在那里领唱,路上行人都停下来观看,住足而听;筑墙的人听了,干起活来也忘记了疲倦。
宋王听说后,十分高兴,就把讴癸召来加以赏赐。讴癸对宋王说:“我的老师射稽唱得比我还好。”
宋王就把射稽召来,让他在工地领唱劳动号子,结果路上的行人在射稽唱歌时却像什么都没有听见似的继续行走,并不停下脚步来听,筑墙的人干活也感到疲倦。
宋王有些不解,说:“路过的行人都不停下来听,筑墙的人感到疲倦,他的歌唱远不如讴癸的好,而讴癸却说他唱得比自己更好,这是什么缘故呢?”
讴癸请宋王测试,比较自己与老师射稽唱的实际功效,便回答说:“请大王试着测验一下筑墙的进度吧,您仔细察看一下,就会明白:我领唱时,筑墙只筑了四板(古时用板筑的方法造墙,所以用板来计量工程量大小),而当老师射稽协同劳动领唱时,却筑了八板。
“请大王再试着用破坏试验,测验一下墙的夯实牢固度吧,用长矛能刺(或者用手扒着)试一下墙的坚实程度,我唱歌时,筑的墙可以刺(扒)进去五寸,而射稽唱歌时筑的墙只能刺(扒)进去二寸。”
【赏析】
这个故事中,宋王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现象,认为在讴癸唱歌的时候路上的行人都停下来住足倾听,筑墙的人干起活儿来也不知疲倦,而老师射稽唱时路上的行人都像什么都没听见似的,筑墙的人干活却感到疲倦,故而他断定讴癸的歌唱得更好一些,但却忽略了射稽协同劳动唱歌时筑墙的速度快,效果好。
本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是单凭眼睛所看到的表象就轻易下论断,高超的技艺,不一定锋芒毕露,产生明显的表面效能。
虽然未产生很明显的表面效能,但只要仔细检验一下它的客观实际效果,就会发现它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