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理扶养》李玫瑾著-读书摘抄02

2022-03-28 21:00 作者:二次元土著住民  | 我要投稿

1.人的情感还是随着性格、能力、自我的发展继续完善,若最终能形成一种社会情感,即拥有博爱的情怀,就达到人类情感的最高水平了


2.所谓性格,是指人在后天形成的与他人有关的社会行为方式。人的所有社会行为都有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索要一个喜欢的东西时,若是以哭闹的方式获得满足,会养成一种性格,若是哭闹无用,以跟人商量或自己努力的方式获得满足,则会形成另一种性格。


3.能力与个人的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先天禀赋,二是后天努力。其中个人的刻苦努力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有良好的性格教养作为基础会顺利的多,否则容易半途而废。

一个人纵有天赋,后天若不努力学习和训练,那种能力只会在他名下,不会到他手中。


4.一个人自我的修为会决定人生的高度。


5.人一旦成年,许多事情就需要由自己来独立判断或决定,其结果好坏通常要由他人和社会的反应来衡量。


6.可将社会生活中好的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或通过阅读把好书当做心灵导师,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7.如果一个成年人总被情绪或情感困扰,一定是情感抚养有缺失。如果一个人总在行为上失态或失控,一定是性格教养有缺失。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经常受挫,一定是性格教养和能力培养存在缺陷。


8.父母早年认认真真地养育孩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孩子还不懂什么是未来的年纪时,父母应以智慧的方式对孩子有所约束和要求,而不是任其无知无畏的错过人生某些关键的环节。


9.只要孩子六岁之前是父母亲自带大的,就会对父母有依恋之情,父母仍有机会教育好他。依恋期是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时期,孩子的依念就是父母最大的教育资本。


10.青春期的孩子一旦出现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往往意味着家庭养育已经失败,这时就需要外部的干预了。


11.父母要明白,孩子虽是你生的,你养的,但他们是人而不是物,他们有独立的意识,有自己的认识,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需求,父母要把孩子养育成“人”,而不是使之成为自己手中的一个“物件”。如果父母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心理也是不成熟的,还会造就很多家庭矛盾和亲情冲突,都甚至酿成严重的悲剧。


12.那种认为父母的付出理所应当的人,只能说他虽然已经成年了,但还不是一个“成人”。


13.很多人从没有意识到婴儿有心理上的需要,如果以为早年的抚养只是喂喂奶而已,那就大错特错了。人一出生就是“天生的心理囚徒”,在生命初期无能无助时,他不仅要依赖别人提供物质满足,同样需要心理满足,那就是让他看到人脸、听到人声、被人拥抱和爱抚。


14.人早年的经历会变成潜意识。


15.爱是人世间最复杂的一种现象。

当我们见到绚丽多彩的鲜花时,往往会驻足观赏,流连忘返,可是不要以为美丽的鲜花都是沁人心脾的,有的鲜花在绽放时会让你过敏,甚至中毒。只有接触才知它的假象,爱亦如此。


注意--1.以上仅为读书时有所感触的文字的摘抄,如若侵犯了著作人的权益,请联系作者删除。


注意--2.如若以上文字中对你也有所触动的话,欢迎点赞收藏评论(*๓´╰╯`๓)♡

《心理扶养》李玫瑾著-读书摘抄0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