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啥都缺,为何AED呼声这么高?

我看到地铁部署AED新闻时,好奇就搜索了一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咱们公共医疗很多方面都需要加强,为什么网上自动除颤仪AED的舆论文章这么多。按说,这东西应该是个冷门才对啊,仅设备自身,一台价格就两万多块钱啊。
在地铁这种人流集中的设施上配备AED是有必要的。至于,其他公共场所也提升到跟国际相同的水准,就不符合国情了。
这类文章都会强调AED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医疗领域,只要算"人均值"就没什么项目不低于国际发达水平的。媒体大都引用数据说,每年有55万人死于心脏骤停——55万也不全发生在公众场所里。况且,按照黄金四分钟救援时间来估算,城市里AED的设备密度得超过共享单车才行。
现在,真有人倒地上,附近没人作证的话……社会情况如此,光是配备设备,周围人都不敢用也没意义啊。
在公众健康领域,我觉得不仅需要"正确"的建议,更需要"有效"的建议。在有限的资源下,取得最大的成效才是目标。如果真把资金都投入到AED除颤仪这方面儿,这是不是也算一种资源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