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 [2]

2023-04-13 07:39 作者:帅伴  | 我要投稿

【2】

【人文素养】

《故事力》 高琳、(美)林宏博


书籍封面

“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 —— 亚里士多德

该书主旨是教人如何运用故事去打动他人,进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全书各个章节都辅有小故事讲解,是读起来轻松有趣又不失获益的一本好书~”


【摘】


(A)

·用愿景与事实讲出企业应该投资的领域,用画面与文案讲出产品值得拥有的理由,用真诚与逻辑讲出各方如何共赢的方案

·“数字本身并不会说话,关键是你如何让数字说话”(如何第一次让自己的孩子学会1+1=2)

·You need a good story, you know all great scientists are great story tellers.

·好故事的几项标准:

  a.不自说自话 —— 以听众为出发点(反之则是讲道理)

  b.有冲突 —— 不合常理、转折与矛盾,进而营造吸引力

  c.场景 + 视觉化呈现【TED演讲者 汉斯·罗斯林】

  d.真情实感(人文关怀)


(B)

·“你简历里关于你的每一段经历都要有一个故事来支撑,讲到面试官追问你‘那后来怎么样了呢’,你就成功了!”

·讲自己的故事永远比讲别人的故事更有力量

·讲故事 —— 是指【为了传播某一个观点,影响某个特定的受众群体,有意识地组织语言以获得认同的过程】

·简单故事架构

【因为】我有一个目标

【但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 ...

【所以】我做了什么 / 想要做什么去应对


(C)

·宗教总是离不开故事

·当今社会最值钱的是【人的注意力】(Pay attention)

·运用【冲突】与【解决冲突】激发情感,故事能够让人放下评判标准,让人更容易接受事物

·结果是个事实,过程是个故事,故事引发情绪,情绪影响决策(以终为始)

·好故事就像人生,只是删掉了无聊的部分 —— 希区柯克


(D)

·90%的演讲问题都在于【清晰度】,这是好故事的首要标准

·在构思故事的过程中,情节、人物与背景都可以做大的调整,但是故事核心绝不能动摇

·好奇心来源于认知差距,运用背景信息铺垫来积累听众好奇心,兼用价值观冲突挑战听众

·建立【共鸣】的第一点:放弃完美的自己,通过故事回溯曾经的苦难与脆弱


(E)

·婚姻必须要有相似的价值观,只有这样两个人才能做自己

·对于电影而言,15%(10-20分钟)用来【背景铺垫】比较合适,讲故事同理

·背景铺垫的信息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与冲突直接相关要素

·好故事需要【总结】,包括以下两点:

  a.总结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经验教训

  b.提出行动建议或号召建议


(F)

·可以试着先以 冲突 / 结局 / 高潮 作为故事开头,再倒补背景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任何习得的技能都可以经过整合帮到自己

·故事设置三条线:明线、暗线、辅线

  明线 —— 故事情节发展【理性目标】

  暗线 —— 情感变化路径【感性目标】

  辅线 —— 语言肢体技巧【演说目标】

故事三条线


(G)

·或许哭不是软弱,而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

·引发共鸣的关键在于你的故事和听者的故事【有交集】才行(共同经历、感受、背景、目标、价值观 等)

·训练对情绪的感知:

  a.接纳情绪的存在

  b.探索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

  c.慢下来,充分感受情绪以及情绪带来的信息


(H)

·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让对方感受到被看见(尊重的好奇心)

·仅仅通过眼睛看和练习,而没有任何理由地画画的画家就像一面镜子,复制摆在它面前的每一样东西,却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 达·芬奇

·好的故事一定是鲜明地树立了观点且不点破观点,让听众自己得出结论(古希腊点金术故事来告戒贪婪)—— 【先了解所要表达的道理,再构思你的故事】

·故事是生活的提炼版本,生活中诸多“为什么”的答案就是你的价值观


故事要素


(I)

·多个故事主线对听众来说就是没有主线,多个故事并讲必须确定输出的是统一价值观

·当你不能让他们看到光的时候,就让他们感受到热量 —— 罗纳德·里根

·One more thing —— 乔布斯

·有意义冲突 —— 有分量、基于多选择背景、非坦途

·共鸣 —— 必须不完美

·尝试在故事中嵌入【冲突升级】


(J)

·“我很牛”的故事 —— 彰显能力

  “我为什么... ...”的故事 —— 凸显价值观与内在动力

  “我的改变”的故事 —— 所收获的学习与成长

·没有真相,只有诠释 —— 尼采

·观众最大的愉悦就在于自行发现,而不是被动接受 —— 亚里士多德

·生活不是发现你自己,而是创造你自己 —— 萧伯纳



读书笔记 [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