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就可以养成1个习惯吗?我们高估了自己——养娃记0040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后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很久以前,有个理论说养成习惯只要21天,相关书籍很多,视频也很丰富。实际情况,似乎不那么乐观。说到底,还是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自己

21天就可以养成1个习惯吗?
有这个理论,资料很多,大概是说,21天就可以养成1个习惯。
这个习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是文明礼貌,比如说,喜欢看书,比如说,爱上学习?比如说,喜欢运动。
如果真是如此,显然,世界会平和很多。
相比之下,更加愿意相信,养成一个习惯,66天的统计数据,差不多3倍多。
21天养成一个习惯,这个习惯一定是明确的,可以量化,执行简单。
否则,很容易就走样了,也就不好坚持了,我想这里内在的逻辑是对抗,对抗惰性。
可能更多的是生理的对抗。
孩子的作业多吗?
曾经听说有人报了4,5个培训班,都是奥数的,也听说有人刷题如何如何。
实际上,追求高效本是好意,也是常理之中的事。
有句话,洋为中用,古为中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乍一听,相当有道理。难就难在,“中学”中的“体”又是什么?
就好比,给孩子选练习题,以前选择少,现在选择多,什么才是最合适?
既然如此,多少题目才算多呢?
题海战术的价值在于,想要好,但是真的没办法好。
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要一本练习册走天下,多少有些痴人说梦了。
一个习惯养成需要这么多天,掌握一个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如果不是天赋异禀,刷题大概是有用的吧。
在一个环境中,有人做10套题,轻松自如,自己一套都不想做完,可以认为内卷,可以躺平,但是结果不会陪着演戏。
一个环境中,有人做20套题,自己勉强可以做2套,要不要继续努力?
我想,大概这也是对自己的预期,也是对孩子的预期,能不能承受呢。
还是说孩子吧
话题比较沉重,我想大概是说,题目并不算多,也不用太过心疼。
对于资质平庸之辈,所谓的后续创造力,将来的后劲等等,都是相对比较远的。
更重要是,未来的能力诉求,很难在现在预知。
但是明显可以看到的是,长期在优秀的位置上,所建立起来的信心,所蕴藏着的能量,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会是非常大的财富。
总的来说,还是会按选拔的思路来,毕竟,平衡,均衡,还是主流的想法,只是路漫漫,风雨飘洒,一路莺歌燕舞,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了呢。
不知不觉,马上要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