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观·感】曾经如是,如其所是

2023-02-19 18:30 作者:bili_37114464721  | 我要投稿



        和《如梦之梦》总是擦肩而过,去年乌镇也同样错过了《曾经如是》。人和戏的缘也说不清,也许是为了弥补遗憾,也许只是偶然,也许是走过的路指引你在那一刻走进剧场,去和观、感、思进行一场交谈。


·生命就是“如其所是”


       雪莲继承了妈妈做面的手艺,她的生活就是在这大山里用心地做面。有亲人、爱人、朋友,有平静的自然之美,她便幸福满足。雪莲认为丈夫阿福的音乐天赋密码,来自这纯净的山川河流,他必须将自然的馈赠归还给自然。离开了这里,就失灵了。果不其然,阿福为了套着名利外衣的音乐梦想和自由背叛了雪莲,也背叛了自己。跌跌撞撞,一生背负愧疚,晚景凄凉。

       雪莲和阿福爱了,散了,因为没有离婚,她依旧视阿福为丈夫。从云南大山到纽约,一直带着他们的全家福,挂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虽然关系没了,人不见了,但爱还在。并且,“我爱你和你无关”。

       阿福临终前与雪莲相遇,雪莲要给他久别重逢的丈夫再做碗面,一如从前。“加辣”是阿福此生的最后一句话,也浓缩了他对“曾经如是”的感怀。

       雪莲的一生,只爱一个人,只做一件事。

       生命本来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仿佛失去了接受事物原貌的能力,无休止地在社会标准、消费等级的框架中攀爬、翻涌、抗争,卷出天际。我们傲慢地认为自己可以计划、主宰一切,而“时间和偶然”用一次次的毁灭撕开“人渺小如尘埃”的真相。有人选择直面残酷,臣服因果;有人选择继续漂浮在自己和系统构筑的虚幻梦境,不愿醒来。没有对错,一切都只是选择本身而已。

 

·消失不见的当下

 

        多吉和扎西的妈妈十方有透视曾经的能力,她不能自控地在当下的时空与过去的人对话,痛苦万分;雪莲几次三番地经受“坍塌”和“失去”的痛苦,却还是无法获得内心的宁静;艾玛试图通过学术研究和实践去往所谓的“真理”之地;大强却在与众人寻找“净土”的路上,归心似箭…..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净土”,而真正寻找净土本身的只有扎西。

        所有人都缠绕在曾经和未来中,千丝万缕,盘错而无法流动。而一瞬的当下,又是那么短暂,难以给人拥有的感觉。时间仿佛附上刻度,丈量长短,才有被看见的可能。我们在生命的尺上,在最深刻的恐惧和最脆弱的希望标注的刻度上跳跃,早已忘了真正让人安住的,就在此时此刻,它可以冲刷恐惧和幻影,为生命注入平静的力量。

 

·偶然和必然的背后是什么?

 

        剧中的偶然说:“所有之前确定会发生的发生了才有我”。不确定性中又透着一种宿命般的必然。生命由无数的偶然构成,穿成线,连成面,延展至多维的无限可能。

        偶然,带有未知、危险的美感。在发生前,让人充满自由绚丽的遐想,勾起人漫无边际的欲望和内心深处的恐惧;它在某刻如是地发生;又在发生后让人感叹命运的神秘力量。把生命的片段抽出来摆在眼前,神性视角俯瞰,看似毫无关联的一切,又如拼图般构成了人的一生。

        必然,更多的是回看时的总结归纳,和对生命穿透时空的理解。它与偶然融为一体,互为参照和因果。但在它们背后,能让人平静地在当下的,是“如其所是”地接受每一个偶然和必然,抱着开放而松弛的希望,坚定而持久的行动力,强大但不强求的信念,以及在每个至暗时刻都能再重新来过的心力。

        万力汇聚,构成强大、柔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回音】

“曾经如是,现在依然,未来还是”

我们在生命的圆上行走,看到过往,当下和未来

我们在生命的圆上行走,路过山川,星辰和大海

我们在生命的圆上行走,感受悲欢,得失与爱

我们在生命的圆上行走,穿越因果,生灭与永恒

曾经如是,如其所是


2023.2.16《曾经如是》张杰、赖声川、郝蕾(从左至右)谢幕


Bice | 2.19.2023 | 上海



【观·感】曾经如是,如其所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