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费孝通《乡土中国》有感
北大附中中学生被推荐了《乡土中国》这本书,我买了之后自己也读了读,在读了其中“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两章后,有所感,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这本书写于上个世纪的40年代,当时的中国的很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相比,已经落后了。 为什么落后? 一个国家是由生活这个国家的人组成,落后的原因也要到占据人口大多数的人群里去寻找。当时的中国的大多数人是农业人口,也就是乡下人,因此费孝通先生就要去观察乡土中国,思考我们我们为什么落后。
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的文盲率太高,特别是农业人口,文盲率特别得高,于是呼吁文字下乡,因为文字是集成知识传播知识的工具,是现代化的工具。

但是推进文字下乡却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因为在当时的乡土中国,乡下人种个田根本不需要文字, 面对面交流就能满足大家的需要,文盲的媒婆也能很好的完成工作。

现在回过头看,通过那个时代的先行者们的努力,文字下乡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花了不到40已经完成了。 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涌现,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科学计算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标志,那么在这个时代,有什么工具和文字工具一样重要的呢? 2020年美国禁用通用科学计算软件MATLAB的事件让很多人认识到“通用科学计算软件”是一个这样的工具。
MATLAB禁用引起了广泛地讨论,上了当年的人民日报,被称为“对我国科技封锁开了第一枪”。 如果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一样,通用科学计算软件就是数字化的工具,具有集成知识,传播知识, 助力学习,集成创新等功能, 是打造“教学--科研--成果落地--创造价值”整个链条 的工具, 是一种重要的根干技术。 我们要把这样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MATLAB禁用发生后,我们开发了北太天元,但是目前距离matlab还有差距,还需要在使用反馈中不断改进。感谢很多大学老师和学生的试用,对我们的开发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开发北太天元的工程中,我感受到北太天元在教学中还应该下沉到中学发挥作用。 但是目前的高考不允许使用通用科学计算软件,这是一个指挥棒,造成了高中除了极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外,大部分老师和学生没有用到这个学习的利器,因此我这里呼吁大家展开讨论,如同当年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对“文字下乡”的调查研究一样,对“通用科学计算软件进考场进课堂“也展开调查研究,推动我国教学教育的改革,使得我们的国家涌现出更多创新人才。
目前已经有了这样的呼吁,例如大家可以看看对汤涛院士采访的文章《汤涛院士:在基础教育受到的“伤害”越大,成长为创新人才的可能性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