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内卷更可怕的是“内耗”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网络新词,在门诊中也经常有患者运用网络词倾诉自己的状态,例如:我觉得最近很“emo”啊;学习太"内卷"了,卷不动了;我啥都不想做,只想“躺平”;"摆烂"的活着;医生,我是不是"芭比Q"了,吃药这么久都没好?;医生,不敢出门,一点小事我都要"破防"了;我一直在“内耗”,我控制不了自己停不下来等等。
铺天盖地的网络词,人们为了对某些事物的特定名词。
“EMO”:是英文Emotional的缩写,指颓废、抑郁、不乐观等负面情绪。
“躺平”:指面对竞争不想争取、选择佛系的工作与生活。
“芭比Q了”:意味着完犊子了。
“破防”:人的心理防御被突破。
“内卷”: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内耗”:也是精神内耗,分为持续性内耗,短暂性内耗,是面对小事思虑过度;是习惯性自责、纠结后的自我折磨与自我消耗。
比内卷更可怕的是内耗

今天主要谈谈为什么内耗比内卷更可怕呢?
内卷: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竞争,
内耗:是自己与自己的思想竞争。
最近很火的一篇文章: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里边有一句: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是的,大家要知道逆境是常态,顺境才是意外。

内耗型人格的特征
1、高敏感、多疑,喜欢解读他人语言
与他人的意见相左,无意中看见别人对自己翻白眼,听到别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都会思虑万千,身心疲劳。明明现实没有巨大的障碍,但都会引起内心的精神消磨,耿耿于怀。
2、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他人交流。什么事都憋心里。
3、容易被他人言语影响情绪,经常情绪波动很大。总是有各种复杂情绪混杂在一起:压抑、紧张、悲伤、害怕、失望、生气、后悔、嫉妒、羞耻等。
4、内心戏多,喜欢胡思乱想,总为没发生的事情担心。
5、过度追求完美,否定自己。
6、莫名的疲惫,压力大。即使为了完成某种工作做了较多的准备,依然畏惧于未知的风险而不停地承受着压力。
7、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没有方向。
8、即使有明确目标和方向,但是没有行动力,总觉得自己很累。

精神内耗就是一种过分担心,夸大了潜在的风险和影响作用,把小概率的事情放大了,无意义地杞人忧天。
精神内耗不是一种精神疾病,只是过度焦虑的表现之一,但长期精神内耗如果得不到心理疏导,会引起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甚至引发各种身心疾病及精神疾病。
请放过自己,摆脱内耗
个体要避免精神内耗,推荐几种理性做法:
1.客观分析自己的处境
列出真实问题的困难点和复杂程度,将臆想中的坏事挑出来,减少不必要的担心。
2.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
如果将外部重要人物的观点作为适应环境的要求,我们就会想要迎合别人,形成虚假的自我。与此同时,真实的自我有独特的发展需求,可能与现实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这需要我们勇敢地停止外部讨好,选自己所想。
3.不要追求极致的优秀
追求完美心态的个体,潜意识里“渴望“一劳永逸”的超能力,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惰性。个人要注意觉察这种心理惰性,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格局,用积极思维去取代极端的理念。
4.停止幻想,立即行动起来
有些精神内耗者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否该接受某个挑战或目标。对这种光想不行动的内耗,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无谓的白日梦,赶紧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通过以上的办法还是不能解决你的精神内耗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