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贤者澄怀(书法)释义

2022-05-06 17:46 作者:太原超人  | 我要投稿


贤者澄怀

南朝宗炳《画山水序》中有这么两句话:“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

“含道映物”是说在反映自然的时候,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并且完整的主观境界。

“澄怀”是对体验者审美心胸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审美主体澄清胸怀,涤除俗念,陶冶出纯净无瑕的审美心胸,这受庄子“心斋”说的影响。“味象”之“味”,即体味、品味、玩味,也即体验;“象”指客体物象、审美对象。

所谓“澄怀味象”,就是审美主体以清澄纯净、无物无欲的情怀,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 

贤者: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讲了一个观点,叫“无为而治”。

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古时候,民众用绳子打结来记录事情,人与人之间,可以和睦相处,鸡鸭狗的叫声,到处可以听到。后来,某地有了一个很贤惠、有能耐的人,民众背着粮食去追随他,有的人因此放弃了对父母的孝顺,荒废了家里的农事。他们出门远游,以为这样就可以增加智慧。

言外之意,就是批评那些干扰自然规律的“贤者”,把社会应有的秩序打乱了。晋朝的时候,陶渊明挂印辞官,写下了“桃花源记”。很多人,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桃花源,都没有结果。“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样的场景,不就是“结绳记事”时代的生活写照吗?

其实,人人都可以活在桃花源里,只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心中还有了控制欲,希望全天下的人,都为自己“打工”。


贤者澄怀(书法)释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