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杂谈|地下作坊是否会再一次卷土重来?

2022-09-21 17:47 作者:real春天同学会  | 我要投稿

早上收到了个条私信,大致是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底层企画单体引退,在目前低迷的工作环境下,将会利好地下作坊,接下去的几家“海外服务器平台”或将迎来红利期。


本身我是比较回避这种话题的,不过气氛都烘托到这了,大致上说得详细一点吧,这并不是说可能利好,而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与其说地下作坊会卷土重来,不如说可能会迎来另一种局面的发展。




原本在6月份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救济法之后,当时的【业界人权论理机构】就发了一封“我们对新条例的基本态度以及接下去该如何运作。”


这封长文写得还是蛮憋屈的,其中就隐晦的提到了最坏的情况,最坏的情况就是:


1、会引发一部分贫困的从业者脱离出【适正制作】的行列,堕入到“其他地方”的问题;

2、对本身就准守适正制作的行业过于严格的法规,可能会起反效果,其中有些人会脱离出适正行业并在非法活动中进行。


实际这两点在5/9日,当时众议院问询【业界人权论理机构】的时候,该机构就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然而这个担忧并没有改变另一群人的决定(所以也就绕过了该机构的意见)。


而这两点实际上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基本上成了很多相关从业者以及社会评论者都会例举的“最坏的可能”。


天川空(图与文并没有关联)

这种可能性不能说低,主要是分为两个层面。


首先是演员层面,大致上在这个领域赚不到钱,很容易就会陷入“贫困”境地,本身企画的片酬就不高,基本上都是靠量,目前中底层企画在信任危机之下随时都可能被淘汰,接不到工作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前天【堀内美香】说的,接下去大概率不会有作品了,顶多就是在总编集里成为一个“没有名字的女人”。


所以近阶段有那么多人引退实际上也各自有点无可奈何的意思,但是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从0~1可能很难,从1~100很容易,地面受限,地下作坊的工作机会反而更多。


最近【月岛樱】是揪着一帮“同人制作”和“个摄”打,因为这些“个人摄影”四处给这些从业者发邀请,价格说实话非常低,“工作”还很累,【月岛樱】在网上一顿锤,但是依然会有人去接,倒不见得是心甘情愿,只是赚钱的方式越来越少,选择越来越少。


原因实际上也不难猜测,可以说很多“脱离经纪公司”和“引退”的人,可能就会把重心投入到这些地下作坊中,这一开始就是可以预料到的,除了这些“个摄”之外,减了比、一木道这些“海外制作”也已经具备了某些条件。


以前是和经纪公司谈,现在相对来说更简单了,最近解锁私信箱的企画真的一抓一大把,这大概也算是一个信号。


MelodyMarks(图跟文无关)


然后是制作商层面


目前的制作商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这个救济条例主要针对的就是制作商,也就是制作商承担着主要风险,所以目前来说好像都挺风平浪静的,大家乖乖去修改合约,但是历史上也并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


六十年代的【塑封本】、七十年代的【粉红电影】、八十年代的【地下本】、九十年代的【出口转内销】,过去60年的历史中,总有部分制作商并不是那么的“遵守规则”,放到今天也一样,也存在着“地上和地下都彼此暧昧过”,地上的制作也可以成为地下的作坊,只是这其中涉及到的风险和收益问题。


九十年代阶的泡沫经济阶段,当时的大手集团甚至连母带都能拿出来卖,所以我并不认为,制作商真的会逆来顺受全盘接收,大型品牌还好,他们有自己的底子和市场占有量。


那些小型制作商就不一定了,一旦他们觉得在地面上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减,可能就有人会选择去地下,这其中可能有一批主力就是导演和制作组。因为目前整体情况是片场缩减,这就意味着小型团体的导演和制作组的工作也跟着减少了,所以不排除他们会投入“个摄”的阵营中去的可能性。


希代亚美(图文无关)


而随着这帮从业者的加入,接下去也不排除某些平台会逐渐超过【适正制作】的规模,目前地下作坊占据了不少优势,唯一的问题是风险方面。


但是前不久随着新条例的发布,某些个摄也逐渐开始转变了交易模式,越来越科技化,这也就导致了在生存环境逐渐缩紧的这些“适正制作从业者”,免不了会动一些小心思。



杂谈|地下作坊是否会再一次卷土重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