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伯庸、罗翔、董宇辉,这些大佬是怎么读书的?

2023-02-21 19:57 作者:Tina心理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Tina。


一提到读书,大家就会有很多问题——


到底怎么读书,才能更高效?


总是觉得读书无聊,是不是我的打开方式不对?


泛读和精读,哪个才是王道?


怎样输出才能将读到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


其实,这些问题,已经有很多大佬给过我们答案。


今天就来看看马伯庸、罗翔、董宇辉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


一. 马伯庸


你不一定听过马伯庸,但一定听过《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以及最近刚刚完结的《显微镜下的大明》。


这些精彩的故事,都出自马伯庸笔下。


能把史书上的三言两语,写成惊心动魄的精彩小说,马伯庸,绝对算个人物。


这当然离不开他超凡的知识储备量。


而这丰富的知识储备,又离不开他最爱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这个读书法出自苏轼,堪称高效阅读秘技。


当时,苏辙女婿王庠向苏轼求教读书之法,苏轼在回信中写道: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


翻译成白话就是——


每次读书都确定一个阅读视角,有意识地钻研一方面内容,不过多关注其他部分,


每一次读都确定一个主题,读书就是为了搞明白这个主题,


这样一遍一遍把书看下来,自然读得又精又深。


比如,《汉书》这种厚重史书,涉及政治、人物、官制、兵法等各种内容,


如不做准备,拿来就读,分分钟劝退。


但苏轼却把这本书读得很透。


因为他第一遍读政治、第二遍读人物、第三遍读官制,


每读一遍,就击破一个阅读重点,这样几遍下来,自然就把《汉书》吃透了。


而且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每读一次都有新乐趣。



“八面受敌读书法”,为马伯庸带来不少灵感。


他曾试图去读《长安志》,这种考据文献,平时看难免觉得枯燥无聊,所以他将这本书束之高阁。


但后来,他要写《长安十二时辰》,需要了解长安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再看《长安志》,便觉处处有趣。


比如读到孙思邈宅,他就会想要不要安排主角进去奇遇一番,捡点药丸、药方。


他说:


当你盯牢一个目标去读史书的时候会发现,所有细节开始变活了。各种情节、桥段统统脑补了出来。


我们平时读书也一样,带着目标去读书,你会觉得书中全是宝藏。


哪还用担心读不进去、读不下去呢?


二. 罗翔


作为金句大师、网络红人、张三代言人,


爱读书一直是罗翔老师的标签,他的读书方法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1)先泛读


对于第一次阅读的书,罗翔老师会采取速读法快速阅读,


了解书中的大概内容,拥有片刻的感动就是收获。


这就很像鲁迅先生的阅读方法——


“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不用担心读过记不住,这些内容会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给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且,如果你觉得这本书确实有趣、有价值,可以继续精读。


2)再精读


罗翔老师的精读方法就是记笔记。


这里的读书笔记不是好词好句摘抄,而是要写下自己的感想、论证、心得。


就像钱钟书先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


读书心得经发挥充实更是可以写成文章,《管锥编》就是由读书笔记生长而成的著作。


罗翔老师还介绍了超好用的读书笔记记录法——


语音输入,把书中的内容拍个照片,用语言输入记录感受。


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3)经典书目反复读


罗翔老师说,“二十年前读论法的精神,跟十年前读论法的精神,跟现在读论法的精神那肯定是不一样的”。


当我们经历得多了、见识得多了、感受得多了,对同样的内容总会有不同的感受。


最简单的例子,小时候读《白雪公主》,你会相信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现在再看《白雪公主》,你会怀疑他俩是否能经得住柴米油盐的考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的思想越强大,才越能和伟大的灵魂碰撞出火花。


而且有些书就是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阅历,才能读得进去、读得多。


就像余华谈他和鲁迅的相遇——


“我小时候读鲁迅读不进去,当我35岁重读鲁迅,才知道他有多么的了不起,我和鲁迅命中注定是35岁相遇,而不是在10岁的时候相遇”。



三. 董宇辉


作为一个靠人文情怀在直播界杀出一条血路的男人,


董宇辉用他的精神家园感动了一众网友。


而他的精神家园,就是靠阅读建立起来的。


所以,他在读书方面,也相当有一套。


比如他在直播中分享的关于阅读输出的知识,就令人受益匪浅:


董宇辉所说的输出,指的是把读过的内容讲出来。



我们在书中读到的细碎知识就如同一粒粒珠子,


而讲出来的这个过程,可以把这些珠子穿成一个完成的框架。


穿珠子的线,就是讲述的逻辑。


可能是按照时间维度、可能是按重要性顺序,或者某种我们自己确定的内部逻辑。


在讲述的时候,我们要做到讲得顺和讲得好。


讲得顺,就需要我们多练习几遍,哪怕一开始磕磕绊绊也没关系,熟能生巧。


讲得好则需要做到两点:


1、我们要融入自己的语言风格,比如深入浅出、风趣幽默。

2、重要内容要多次重复,这样才能让听众印象深刻。


“把读到的内容讲出来”,可以让我们强化自己读到的知识,锻炼输出的能力,真正做到从阅读到应用。


利用“八面受敌读书法”,高效阅读,发现书中乐趣;


组合运用“泛读+精读”,吸收书中的营养;


写下读书笔记,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实现知识的内化;


通过“讲出来”的方式完成输出,让读到的内容真正变成自己的内容······


正确的方法,永远是成功的捷径。


希望这些阅读方法,能帮你重新认识阅读,爱上阅读!


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之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马伯庸、罗翔、董宇辉,这些大佬是怎么读书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