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降价10倍无人要?河南万吨蔬菜滞销,年底菜价会特别便宜吗
最近一段时间,相信大家都有感触,那就是似乎活动空间,又受到了限制,而在这种背景之下,衍生出了很多的问题。
其中在11月25号一则关于“河南万吨蔬菜滞销,山东农民忍痛毁菜,谁来为其担责?”的热搜,引发全网讨论!

根据介绍,这段时间以来,河南多地的农民反馈,自家的蔬菜根本销不出去,现在当地只能消化蔬菜产量的10%,剩下绝大部分的蔬菜一般都需要发往省内其它地区和省外,可现在的难题,就是没办法销售出去,导致大量蔬菜被滞留在地里。

要知道河南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蔬菜产量和供给,都是全国靠前的,仅2021年,的蔬菜供应就达到了7612.4万吨,位列全国地区供给第2位,占全国供给总量的10.16%。
周边很多的省份,比如湖北、安徽、江苏等全都是河南蔬菜的主要客户,可是今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现在是蔬菜售卖最热闹的时间段,却无人问津。
而这种情况,还不仅仅是河南出现,现在每个省的情况都差不多,甘肃和山东,也都是农产品丰富的省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滞销。
甘肃的一位售卖沙窝萝卜的农户表示:“之前卖到天津2块钱一斤,现在降价十倍,只卖2毛钱都没人来拉。”

究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因为现在的管控措施,导致各个要道均关停交通基础设施,甚至个别区域还过度管控货车通行、封路堵路。
虽然各地也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比如就在11月19号,河南就出台了蔬菜促销10项举措,明确表示要严禁层层加码,对于各个蔬菜运输公司提出要求,对于农作物采用优先核发输车辆通行证的措施。

同时还有多地效仿的一个非常有用的举措,就是启用通行证地区可实行一车一证一线路,有效期内车辆可多次往返。
甚至还有一些外卖机构介入进来,想要合作打开这种局面,比如美团优选加大和农户的合作等等,但现在来看,收效还不算太大,主要是农作物成熟之后,保鲜是一个大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在网上网友们也讨论得比较激烈,很多人认为现在既然蔬菜已经如此滞销了,那么为了止损,农户会不会再度降低蔬菜的价格呢?
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到了年底囤货的时候,蔬菜价格跌入谷底,菜价更亲民。
然而理性来看,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首先本来现在农户承受的损失就非常大了,很多人甚至采取了极端办法,比如山东毁菜的情况;其次是就算是销售不出去,那么也只能供应就近的区域,那么在供给大于需求的地区,没啥效果。
第三就是到了年底蔬菜如果依旧没办法销售出去,那么带来的后果是,没有蔬菜的地区和城市,“一菜难求”的局面会凸显,到时候价格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不断升高。
最后我想说,现在各个地区已经在开始想办法了,而且这种封控也不会一直持续,总会好转的,国家也会介入进来保障民生的。

因此菜价不会出现太强烈的波动的,只不过,农民今年出现损失,可能是在所难免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