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拳老一岁?童年的不良经历可能会加速衰,最多约1.05岁!
有一句古话是“棍棒之下出孝子”,虽然放在现代来看,这已经是一种极其落后的教育观念,但不可否认我们大部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没少在爸妈那里挨揍挨骂。
派派虽然不鼓励纯粹的美式“快乐教育”,但同样也不支持对孩子的过度责骂,毕竟科学家们早就发现,童年时期不良经历与发育过程中的身心不良健康状态、从事有较高风险造成健康损害的行为(如抽烟、酗酒、吸毒等)以及生长发育中途停止高度相关 [1, 2]。显然,一段悲伤的童年经历可谓是遗患无穷。
近日,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团队于顶级杂志JAMA发表文章,指出儿童时期的不良经历会加速人到中年的衰老,并且这种加速会在成长过程中持续进行,最多可达约1.05岁 [3]。今天就让派派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这篇研究的具体情况,看一看这“挨打”究竟是如何“催人老”。
不良童年经历,英文名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简称ACE,指的是包括疏忽、暴力、口头或情感虐待以及家庭不良因素(如父母离异、失业等导致的家庭关系崩溃)等一系列让儿童感到长期不适的痛苦经历 [3]。 实际上,科学家们早就发现ACE与孩子成年之后从事危险的健康行为(例如抽烟、酗酒、药物滥用等)有关 [4],这就可能会导致各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4-1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疏忽,即对孩子情感或生活状态的忽略,也是不良童年经历的一类,且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在座的各位家长们可千万别觉得不打不骂孩子就是对孩子很好了哦,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样需要得到父母们的适度关注。
图注: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之前的研究大都将目光局限在某些人口统计的亚组,其结果受到性别、种族、年龄段等多种因素限制。
为了得到更综合更有意义的结果,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Kyeezu Kim博士为首,研究团队借助年轻人冠状动脉风险发展 (CARDIA) 研究中重复测量 DNA 甲基化的数据分析了童年不良经历与表观遗传衰老加速之间的关联。
图注:在2020-2021年,第9次随访也已经完成
CARDIA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者在基线(1985-1986年)时招募了5115名18到30岁之间的参与者,并先后进行了八次随访,截至本文提交,最后一次随访在研究开展的第30年完成(2015-2016年)(在2021年已经开展了第35年的调查),可以称得上是一份数据量非常充足的实验。
在CARDIA研究的基础上,这篇文章的研究团队收集整合第15年和第20年的具有可用 DNA 甲基化数据和 ACE 和协变量的完整变量的参与者数据,共计895人,并对ACE评估的结果做了处理,以便分析。
其中,表观遗传年龄的估计由五个表观年龄衰老加速(EAA)子项目组成,包括内在 EAA (IEAA)、外在 EAA (EEAA),由DNA甲基化数据计算得出。童年不良经历的信息则是在受试者15岁时使用自我报告的童年家庭环境问卷获得,由7个单独项目组成,涵盖了疏忽、暴力、物质滥用、虐待以及家庭功能障碍等多个方面。
另外,研究团队也纳入了基本人口统计数据(实足年龄、性别、种族和研究中心)、早年社会经济状况(家庭收入,父亲职业)、健康相关行为(吸烟状况、饮酒和身体状况)、体重指数(BMI)和成年社会经济地位(教育、婚姻状况和收入)等数据,以便进行亚组分析,从而确定童年不良经历在不同人群中对表观年龄衰老加速的影响是否不同。
可以说,这真的时一项数据量足够丰厚的研究了,相信其结果的可信度也会更高,下面就由派派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研究者们发现了什么。
首先,研究者们对纳入的样本数据进行了人口学的分析。统计显示,在纳入的895名受试者中,约有20%的参与者有4个或更多的不良童年经历。有4个或更多ACE的人都已经这么多了,ACE低于4个的参与者数量可想而知,看来生活在发达国家、从小接受“快乐教育”的孩子们的童年也不是那么快乐。
而后,研究者们进一步分析了这895名受试者在参与研究的第15年(约35岁)和第20年(约40岁)时童年不良经历与他们的表观年龄衰老加速之间的关联。
在35岁左右时,具有 4 个或更多 ACE 的参与者的表观年龄衰老加速相比其他人群增加了约0.6岁(由EEAA的计算结果得出)。
而过了五年后,即使来到了人生的第40个年头,受试者们仍然遭受童年不良经历的影响,童年时4种及以上的不良经历使得他们的表观年龄衰老加速较同龄人增加了约1.05年(同样由EEAA的计算结果得出)。不难看出,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的表观年龄差距甚至进一步拉大了。
真是没想到,数十年前的那几段痛苦回忆竟然在遥远的现在依然将这些已经长大的孩子们驱赶入加速衰老的深渊。
除此之外,研究者们还发现,拥有4个或更多童年不良经历的参与者在接受研究的第15年到第20年间,以平均每年多0.15岁的速度加速衰老,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小,但试想倘若从童年到垂垂老矣时都一直保持这样的衰老“加速度”,最终积累的那些比常人“多逝去的岁月”会是多么庞大的数字。
最后,研究者们还对各个亚组(由性别、种族等人口学特征划分)。结果显示,亚组之间的关联普遍一致,这表明童年不良经历与表观遗传衰老加速结果相关,但与人口特征无关。看到这里,派派不禁想到,看来不仅仅在美国,全球各地各个种族的娃娃挨打之后都得多老几岁呢。
读到这里,想必屏幕前的许多读者已经在好奇,这童年的几段不良经历,为啥影响会这么深远,隔着几十年还在发功,“催人老”呢?
科学家们已经尝试我们做出了一部分的解答。
有研究便指出,作为生命早期长期和重复的压力暴露,ACE 可能通过改变压力反应而加速表观遗传衰老过程 [11, 12]。 之前便已经有科学家发现,长期暴露于压力环境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物稳定性 [13], 从而造成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 (HPA) 轴等生理系统的功能失调,最终导致包括慢性炎症、细胞免疫受损和葡萄糖代谢紊乱在内的一系列后果,这些也与本研究中的表观遗传年龄估计器相关 [14, 15]。
当压力来临时,下丘脑因为受刺激而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而后CRF会作用于垂体的CRF受体上,使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最后,ACTH会肾上腺皮质的ACTH受体结合,从而释放皮质醇(Cortisol)。(图片来源网络)
例如,研究中所使用的内在和外在表观遗传年龄估计器分别代表着细胞内在老化和免疫系统老化 [16, 17]。 而葡萄糖是 PhenoAA 中的一种成分,GrimAA 中包含的瘦素和生长分化因子 [18]也会在葡萄糖代谢中发挥作用 [19, 20]。 此外,已知包含 PhenoAA、GrimAA 和 DunedinPACE 的许多单独成分是与炎症相关的标志物 [19-21]。
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表明 ACE 可能通过破坏细胞特性和免疫、炎症和内分泌等途径来增加表观遗传年龄的衰老。这也为我们对已经经历过童年的这些不良经历的“孩子们”进行衰老加速的减缓乃至逆转提供了干预的可能,毕竟,“往者不可追”,而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时光派点评
实际上,在本文介绍的这项研究开展之前, 就已经有科学家发现ACE 与青年人的 EAA 之间存在关联 [22-25], 并且这种表观遗传年龄衰老的加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持续存在 [26, 27]。同样的情况在老年人群体中也已被观察到 [28]。
然而,在大多数研究中,关联仅限于某些人口统计亚组,并且潜在的机制仍然难以捉摸 [29]。
且很少有研究按种族或性别检查 ACE 和 EAA 之间的关联,尤其是在成年人中 [26-28]。 28,32,33 而本文所介绍的这项研究则弥补了这一空白。
当然,这项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这项研究中童年不良经历的统计是通过询问 受试者18岁之前的经历得的,这就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回忆偏差,影响到数据的精确性。其次,在 CARDIA 中测量的 ACE 不包括性虐待、父母分居或离婚、父母精神疾病或父母监禁的 ACE 元素,这也可能会造成部分受试者ACE评分偏低的情况。
有趣的是,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还指出,或许以后可以进一步利用现有的数据,对同一人群成长过程中的表观年龄衰老加速进行纵向对比,从而探究在各个年龄段中童年不良经历的影响差异。这或许有利于科学家们找到那个最有利于缓解乃至逆转这种不良影响的时间窗,从而帮助这些始终深陷童年阴影中“孩子”们脱困而出,重新拥抱健康的衰老。
—— TIMEPIE ——
这里是只做最硬核续命学研究的时光派,专注“长寿科技”科普。日以继夜翻阅文献撰稿只为给你带来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资讯,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疑惑;日更动力源自你的关注与分享,抗衰路上与你并肩同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