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和孩子闹矛盾了,怎么办?

2023-09-11 21:46 作者:啊漫老师深度催眠  | 我要投稿

啊漫老师_催眠抑郁恐惧双相、焦虑强迫惊恐!

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

妈妈体贴孩子,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干。但是孩子觉得妈妈也很辛苦,于是有一天,孩子一个人在家时,就想帮妈妈分担一点。孩子把脏衣服洗了,也把晾干的衣服收到衣柜里。

可是,妈妈回家看到衣柜里的衣服,非但没有肯定和认可孩子的行为,还抱怨说:衣服裤子要分开,该挂的挂,该叠的叠,你看你,都揉在衣柜里,乱七八糟。

孩子明明是想体贴妈妈,却被妈妈指责否定,感觉很委屈。

但是事后,妈妈又意识到好像自己做的不妥,因为女儿也是在帮她,所以妈妈有些自责,就想补偿孩子,给孩子买了一条裙子。

第二个例子:

妈妈带孩子去看电影,但是排队买票的时候,有人想插队,妈妈就很生气,骂了那个人几句。

可是孩子却用力的拉了一下妈妈,想制止妈妈的行为,并有点抱怨的说:你跟他吵什么,万一等下打起来怎么办!

听到这话,妈妈就更愤怒了,对女儿吼道:他做的不对,我还不能说几句吗?

妈妈说完这话,自己不舒服,女儿也气鼓鼓的。

因为情绪激烈,所以回家以后,妈妈心里还是反复回忆着这件事。而女儿又有抑郁,妈妈总觉得这件事处理有不妥的地方。

再三思量以后,妈妈第二天找到女儿,对女儿说:

昨天看电影的时候,我吼了你,总觉得处理的不好,所以昨天晚上也在反复思考这件事。

其实回想起来,你叫我不要吵,也是怕发生冲突,怕我受到伤害,我后来感受到了,谢谢你宝贝!

而我当时感受到你用力拉我,叫我不要吵,可是语气里妈妈感觉到你有些抱怨,有些否定,所以当时妈妈情绪急了,这是妈妈的情绪。

只是吼的方式可能让你不舒服,其实妈妈也不舒服。那下一次,妈妈就试着调整跟你表达的方式,宝贝你也试着直接表达你的想法,这样妈妈也可以最直接理解到你的意思,你看这样好不好?

听到妈妈的表达,女儿点点头,两个人都感觉舒服多了。

这是两个妈妈处理与孩子之间冲突的方式,有两点可以说一说:

1.事件虽然过了,但是事后再弥补是可以的。

两个妈妈都是感觉到事件有处理不妥,但事后都做了弥补工作,这很好。

有的家长会觉得,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也不好再去提,但实际上只是事件的时间过去了,情绪冲突却并不会因为时间都消失,情绪的创伤会积累在潜意识里,从而深层的影响我们。

那有人说了,我们家里就是这样的,过了就过了,也没出问题呀!

确实没出问题,原因在于:

第一,人们本身就有对情绪消化和防御的能力,所以情绪矛盾即使没有被处理,也有可能通过我们自身具有的防御来化解,这是很好的事。

但是第二,孩子甚至是大人,如果没有健康的防御,那么没有出问题,只是在于情绪创伤暂时的被压抑起来了,但却不会消失,而是不断在潜意识里积累。

没有出问题,只是积累的情绪矛盾不够大,不够多。但是当情绪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无法承受时,那就是大爆发的时候了。

那是每件事情都要去做到情绪沟通吗?

如果能这样肯定也最好,可相处关系里事情那么多,谁都会顾不过来,所以也不需要强求和焦虑。顾不过来的,也有上面说到的本身具有的防御做处理。

但无论是家长或孩子,当我们心里总是反复牵挂某件事的时候,至少就是在提醒我们需要好好去重视和处理一下这件事。

2.处理矛盾,更建议直接沟通情绪。既顾及孩子,也不用压抑自己。

第一个妈妈虽然也感觉到处理不妥,但是却在绕道弥补,以买裙子来抵消对女儿抱怨带来的影响。

收到裙子,女儿可能是高兴的,但被抱怨的委屈却不会消失。

也有人说,那我买了裙子,就直接可以告诉她是因为抱怨她了,所以弥补她一下。

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最好还是建议理清楚各自的情绪和缘由。这样,既可以顾及孩子,也不用压抑自己。

就像第一个妈妈,因为妈妈有要把衣服分类的习惯,女儿没有去按照妈妈的习惯做,这必然会让妈妈受挫,感到焦虑,所以妈妈有烦躁或者抱怨,这是应该的,根本也不是错。

而女儿一心想帮妈妈,却被抱怨,有委屈也是应该的。

所以两者的情绪都是没有错的,都是应该有的,也不是非要道歉。但是可以去梳理清楚,各自都不压抑。

只是妈妈也可以告诉女儿的是,下一次可以试着改变沟通方式,试着表达,而不是一味抱怨。

而第二个妈妈,就挺好的,直接梳理各自情绪,都不压抑,都释怀了,也就不是问题。


和孩子闹矛盾了,怎么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