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31 阶级斗争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31、阶级斗争
指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由于各对立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冲突,因而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恩格斯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教员也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2]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如果没有奴隶反对奴隶主、农民反对地主、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也就没有人类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更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
无产阶级采取三种基本形式向资产阶级展开斗争,即经济斗争、思想斗争、政治斗争,其中政治斗争是最主要的斗争形式。“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3]一切阶级斗争都必然要发展成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列宁强调指出,只有抓住了政治斗争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时,才是充分发展的阶级斗争。经济斗争、思想斗争都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4],这是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列宁说,谁要是仅仅承认阶级斗争,那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庸俗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5]
机会主义者只要议会斗争、合法斗争,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叛徒考茨基胡说:“无产阶级的政治任务”,“不是破坏国家政权”,而是“引起国家政权内部力量对比的某种变动”[6],他力图把阶级斗争限制在确保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之内,不许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篡夺苏联党政大权之后宣称:“社会主义解决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消灭剥削阶级以及产生人剥削人的原因”[7],公开取消无产阶级专政,代之以所谓“全民国家”,实际上是大资产阶级专政,法西斯专政,他们代表一小撮新型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对苏联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苏联人民反对苏修叛徒集团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对抗性的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正如教员所指出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8]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在教员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进行了反复、激烈的斗争,特别是粉碎[-]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斗争,深刻地教育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否则,就会走到斜路上去。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32页。
[2]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376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60页。
[4] 《马克思想格斯选集》第四卷332页。
[5] 《列宁选集》第三卷199页。
[6] 《新策略》。
[7] 《苏联共产党纲领》。
[8]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