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了,还会有人记得花寄成立4周年纪念日要来了吗(不要限流啊!)

【花寄不灭】同人文 前言(也是瞎扯一扯我为什么喜欢花寄)
创作企划:

我漫步在小区冬日的小径中,正午的太阳也升得不高,透过枯枝败叶的高大落叶乔木枝干,懒洋洋地斜照在一片荒地中开辟出的红砖路,留下一地细碎的光影。
我左手牵狗,右手翻着哔站首页,两只手都半缩进羽绒服那长长的袖口中。
“《啊这也太涩了吧怎么还有续集???》?”
“专栏?花寄标签?”
一篇关于花寄的专栏,作为我与同人文的初恋。四位天使在这篇文章中又重聚到了一起,她们的欢声笑语乃至打情骂俏在手机的满屏荡漾。再往后看,优美而流畅的文笔使完整的花季仿佛真的做了一次令她们、也令我们终身难忘的中国之旅。
“真好啊……假如我也有写出那么完美的文章的实力就好了……”
“花寄能重建就好了。”
“真可惜21年我还没开始看Vtuber……”
作为我第一个知道的虚拟偶像团体,知道她早已解散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感觉缺了些什么——这是2022年的七月,Last live之后还得有个一年半。
明明已经解散了,本应该对没有经历过的历史封尘渐渐淡忘。但我错了,她们在我的脑海中,从知道,到热爱,到惋惜,再到痴迷。
我怀念花寄的年代,我怀念那个那四个人具有占霸V圈一隅的年代——明明没有经历过,却称为“怀念”,也许这种最恰当的表述也有些奇怪。
那时我还是V圈的萌萌人,曾问过我亲身经历过花寄时期的朋友,重组的概率是多少——“比零稍小”,这是我得到的答案。“因素有很多。”他也是充满歉意地解释。
最入脑的时候,我也曾在关灯的房间中,不自觉地回味两年前的直播回放,然后去想;“花寄还会回来吗?”从此之后,我不自觉地有了在完全漆黑的环境中漫无目的的畅想的习惯。没有什么能打扰我,这是一种在黑夜中寻找希望的感觉。
有一段时间我对の叔格外痴迷。我曾经为她填过许多词牌,在她的最后一条动态下方打卡签到。这不是对往事的追念,而是对于昙花一现却未尝谋面的追悔莫及。可这又能改变什么呢?
我也曾安慰过自己,花寄也遗留下了一些东西,比如还剩下三个天使和她们在花寄时期的性格和习惯,比如还有剩下的一小群被花寄标签牢牢团结在一起的粉丝们,比如花丸七点的早安和小东十二点的午安——啊对不起,花丸已经没有早安了。
我尝在22年8月踏入V圈的大门,又在12月将自己反手锁进V圈最黑暗的角落。那里有封印在灰尘之下的记忆,有时轻轻拂过,还会有金子一般的荧光。
后来我的问题变成了:
“我看她们的意义在哪里。”
“我看管人的意义在哪里?”
“我对她们这如此复杂的情感处在何处?”
“究竟什么才是我对她们的情愫?”
有一天,我好像想明白了什么。就像在漫漫黑夜中,在无限的远处有火柴大小微弱的火光,在寒风中左右摇曳。
遍体鳞伤的我从地上以难看的姿势翻起身来,站立不得,只能拖着伤抬着头缓缓爬去,但是没有人鼓励我“不要停下来啊”。
——人世所望,譬如信仰。虔诚的信徒们从何得知他们忠诚信仰的神明们是真实存在的?或是,他们真的有受过神明的所赐吗?
显然没有。他们所信仰的东西就是在凄惨黯淡的漫漫人生的无穷前方划亮的一根火柴。为了他们的信仰,有些人放弃了一生,为的是一句话、一件事,一种情愫,一个人——但是同时那也将是坚定笃实的一生。
我也是一样;
花寄亦如此。
我可以接受花寄不再回来,甚至可以接受她根本就不曾存在过——这都没有关系。她的意义,就是在于我、我们记忆中关于四位的回忆。
所以花寄不灭,花季永生。
2022年2月1日于历城二中彩石校区的阳台(席地而坐)
作于花寄解散二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