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出道,命如纸薄的F2A水牛 [谈模论武]

1937年,美国海军为准备日益临近的未来战争,开始替换自己的航母舰载机装备。名不见经传的布鲁斯特公司虽然体量很小,此前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成就,却用自己全新设计的F2A水牛式战机夺魁。但多年后,F2A经常被讥讽为世界空战史上的最差装备之一。


得益于30年代后期的航空技术进步,布鲁斯特公司的F2A水牛在中标之日起,就成为了美国海军历史上的首款单翼战斗机。小巧的外观,实际上非常有利于增加航母机库的存放数量。一系列试飞结果则表明,水牛战机虽然看似笨拙、粗糙,却拥有非常不错的机动性能。相比之前的很多飞机,它的盘旋、爬升和加速能力都值得称道。况且,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在那个异常讲究数量优势的年代,这样的设计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今天看起来这款机就好像当年甲壳虫、MINI 这类小巧车型一样受人喜爱,但这仅仅只是在开始阶段而已。

水牛在海军招标中击败的对手,则是日后大名鼎鼎却还不完善的F4野猫和陆军大量采购的P35改进型。至少在当时人看来,水牛就是一款非常实惠好用的新飞机,真可谓是出道即巅峰。


所以除美国海军的订单外,几乎所有为战争临近而担忧的国家,也纷纷付来了订金。法国海军将其选为2艘在建航母的防空标配,荷兰人将其视为防御东印度群岛的理想武器。国土面积狭小的比利时和保加利亚,也非常中意这款舰载飞机。当然,还有因苏联战争威胁而被迫四处求购现成飞机的北欧小邦--芬兰。1939年秋季,芬兰人迅速买下了44架F2A水牛战机。1939年末,随着百万苏军的大举入侵,水牛也就成为了抵挡众多伊15和伊16战斗机的主力。在持续时间不长的苏芬战争中,驾驶水牛的芬兰飞行员,一共击落了477-459架苏联军机。自身则仅仅损失了19架而已。堪称神级的表现水平,也让F2A水牛的行情被一路看涨。

苏芬战争中的优异表现 让更多国家开始求购水牛,但巨大的订单却让布鲁斯特公司内部发生了运营和生产的窘境,并导致技术研发上滞后。在航空技术淘汰堪比今天电脑硬件的大背景下,很多客户还没有接手飞机,就不得不面临它已经落后的现实。
在水牛固步自封的同时,家大业大的格鲁门公司已经改好了更新的F4F野猫战机。通过更高效的生产规模,原本应由水牛统治的航母甲板,开始大量涌入野猫的身影。英国皇家海军宁愿等F4F一年 也不要立刻到手的F2A,皇家空军也同样诟病水牛的性能滞后,尤其是中高空性能的低劣,将其全部丢到东南亚服役。至于美国海军本身,已经在1941年底就放弃了对布鲁斯特公司的全部期望。若不是太平洋战争的突然爆发让美军损失惨重,水牛可能更早的从一线部队中退出现役。

日本在1942年初展开疯狂的南进作战,部署在东南亚的英国与荷兰空军只能使用他们并不中意的水牛来迎战众多日本飞机。当数量远远多于自己的日军陆海军航空队抵达后,水牛的全部毛病便在残酷的消耗战中暴露无遗。随着马来亚与新加坡的陷落,原本有150架规模的水牛机群,只剩下少数幸存者被疏散出去。在缅甸首府仰光,皇家空军残部遇到了南下支援他们的民国空军飞虎队。后者驾驶的P40战机让骄傲的英国人向美国佬袒露心声:我们好想和你们换下飞机。


有意思的是,日军在爪哇等地也缴获了一些水牛战机。他们并没有立刻将之放弃,而是作为东印度群岛的防御性力量,使用到二战结束。

当日本联合舰队开赴中途岛海域,美国人将百余架飞机集中到了小岛上进行防御。其中也包括了陆战队菜鸟飞行员驾驶的水牛。面对日军最精锐的海军飞行员与零式战机,这批水牛被近乎吊打的方式歼灭。中途岛战役后,所有水牛都因为恶评如潮而立刻退出前线。而中途岛战役则成为了水牛在美军中的最后一次实战。

(部分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洋洋洒洒介绍了这么多水牛,一句话概括就是巅峰出道,命如纸薄。但水牛因其小巧紧凑的造型和戏剧性的悲剧命运,一直深受模型玩家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介绍意大利模型制作师Mario Capuozzo创作的一组F2A-3水牛小景模型,套件用的是田宫1/48的,飞机设定为中途岛战事的晚期型,也就是被零战吊打成炮灰的飞机(哭)。
飞机单件的制作近乎完美,作者运用了各种层次的飞机旧化手法,表现出整体的历史感。整个场景只能算一个小品作品,描绘了驻守小岛的水牛驾驶员们片刻的小憩,可能中途岛之战的号角还未鸣起,他们三三两两逗着营地的工作犬。水牛座舱盖着防水蒙布。可能他们谁也不会想到,没过多久他们就会被日本零式战机打的体无完肤,或许这也是他们最后的一张合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