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助力三农现代发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与脱贫攻坚相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象更广、范围更宽、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首先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既立足特色资源,又要找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才能把特色资源转化为致富一方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仍须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产业兴带动百业旺,从南到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步履铿锵。
第二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助力农业实现高质高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仅要注重量的积累,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我们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向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方向发展。
最后汇聚强大力量、提供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始终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在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强化要素支撑,以有力的政策促发展。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把乡村振兴作为预算安排的重点予以保障,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产业离不开人才支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村里产业转型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增后劲。要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策扶持,提供培训,引才育才,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鼓励乡村工匠和“田秀才”“土专家”等能在乡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农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南平市松溪县松源街道党工委 叶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