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授权转载:装甲辟谣】试验第八期:西德坦歼真相

2021-04-19 09:35 作者:耶格卡在豹2舱门上  | 我要投稿

原文链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27337290317901#_0

原作者B站账户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切勿随意编辑、引用、再创作、转载等。


所谓推送机制是个很谜的东西,想看的不来,看完血压上升的倒是会来一堆,就比如这个吧——

(耶格:确实,每天晚上说看个视频睡觉,连着推送一堆傻逼视频,尤其是评论区、弹幕,神魔乱舞~)

又是阿B推送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内容没有多少真材实料,标题倒是给得很耸动,看来是up主自己写的。

西德在冷战期间研制的火炮坦克歼击车(KJPz)和导弹坦克歼击车(RJPz)算是比较冷门的系列车型,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大家简单说说。

战后西德重新武装,仍延续了国防军的一些编制名称,比如说有装甲部队(Panzer)、装甲掷弹兵部队(Panzergrenadier)、坦克歼击部队(Panzerjager)的分类,并没有像日本那样用“特车”“特科”等隐晦叙述去描述“战车”“炮兵”等概念。但是1950年代末的坦克歼击部队配的都是什么车呢?是M41、M47、M48。这个问题就相当微妙,M47、M48算是出了名的高大(车高3米以上),M41虽说是轻型坦克,仍是2米多高的大块头,其正面投影尺寸其实与豹1坦克相差无几。

演习中的M41和豹1二期原型车,根本看不出谁才是中型坦克

这种名不符实的临时坦克歼击车主要目的是填上编制的空缺,虽然这些车一点都不适合,但你好歹有个车啊。

1955年10月,西德陆军就要求订购2800多辆HS30底盘的90mm炮坦克歼击车,单车造价13万德国马克,约合当时的3.1万美元。与M48坦克的造价30.9万美元相比,不难看出西德从一开始就想要一种比坦克廉价很多的武器。

然而事实大概印证了便宜没好货的道理,以HS30底盘研制的无炮塔式火炮坦歼JPz Kanone 1-3,受HS30原始设计掣肘而问题多多。

无炮塔设计的JPz1-3

其战斗室宽度(以履带内侧车体间距计)仅1.54米,战斗室高度仅1.3米,空间极为狭小,炮尾会把炮手卡在座位上。车里没有排气扇,又没有火炮抽烟设备,战斗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很快就会超标。该车的行走装置可靠性也很成问题,由于武器系统重量靠前,第一对负重轮比后续负重轮要多承受26%的负荷,试车时行驶68km就损坏了行走机构。该车没有核生化防护,甚至连炮盾装甲都不能有效抵御榴弹破片。行了,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知道无炮塔的JPz 1-3有多惨,但同期的几个有炮塔设计根本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人机工学性能方面纷纷败下阵来。

安装海盗炮塔的HS30坦歼,瑞士人试用后选择了AMX13
安装MECAR炮塔的霍奇基斯侦察坦克/坦歼,炮塔过小导致人机工学性能不良
莱茵金属炮塔的霍奇基斯侦察坦克,或者说SP.I.C,该车配备了莱茵金属的自动装弹机,但火炮威力和装甲防护都不足

相比于火炮坦克歼击车,导弹坦克歼击车倒还算正常,西德在JPz 1-3的基础上把正面开口焊死,换掉车顶结构以发射导弹,这一设计称为JPz Rakete 3-3。JPz 3-3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最终于1962年服役,量产型称为RJPz 1。

蒙斯特博物馆的JPz3-3,首上圆形焊缝清晰可见

虽然使用导弹的车型比使用火炮的车型要贵,造价25.3万德国马克,但仍然是很便宜的一种车型(6.3万美元),相当于坦克的五分之一。

RJPz1早期需要通过反射镜在车内观察导弹的轨迹,后来换成了双视场潜望镜


之所以一再强调造价,是因为坦克歼击车本来就是以较低代价换取较高代价(指敌方坦克)的一种技术装备。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背离了这个基本思路,造出的所谓重型坦克歼击车固然有着精良的武器与厚重的装甲,但生产性能、后勤维护乃至造价都极不划算。


有了战后第一代坦歼的研制经验和教训,西德开始研制第二代坦歼。HS30由于性能不符合预期,西德已经开始研制新一代步兵战车,新一代坦歼也以新步兵战车的设计为基础进行。

从一开始西德就没有排斥使用炮塔的坦歼设计,但这车的定位只是个打杂的辅助车辆,太贵的话得不偿失。本着节省的目的,坦歼没有炮塔(不需要炮塔座圈和炮塔驱动),没有光学测距仪(坦克才有),没有重装甲(厚装甲热处理麻烦,焊接也不容易),就连研制过程都是搭了黄鼠狼的顺风车。

总的来看,第二代火炮坦歼KJPz 4-5应该叫做自行反坦克炮更恰当。相比传统的反坦克炮,该车自带50发炮弹和烟幕弹发射器,有自卫机枪火力,有无线电台,能提供基础的对轻武器、小口径机炮、弹片、核生化环境防护,可以潜渡涉水,可以快速公路机动,可以开进阵地打完就跑,有更强的战斗力。

与KJPz4-5同源的PaK90,这就是所谓传统反坦克炮了,不过还是配备了辅助动力系统、烟幕弹发射器等现代要素
PaK90仍需依靠卡车牵引,顺便运输人员弹药,生存能力有限

这时再来看KJPz 4-5(总产量770辆)的造价:1965年单辆51.5万德国马克,仅相当于半辆豹1坦克(95万德国马克)。如果按照1965年美元兑西德马克1:4的比例,造一辆M60坦克的花费(48万美元)几乎相当于4辆KJPz。稍后服役的第二代导弹坦歼RJPz 2(总产量316辆),造价略贵一些,约62万德国马克,但还是比坦克便宜很多。

RJPz1与RJPz2,新设计有更大的空间容纳武器系统

按照西德陆军的编制来看,显然火炮和导弹是互为补充的:配备到坦克部队作为反坦克连时,只配备RJPz;配备到步兵部队或山地部队(有架设导弹)时,只配备KJPz;只有以独立的坦克歼击营编制时,才会同时配备KJPz和RJPz。按照实际使用方式来看,RJPz的SS.11导弹可在3km距离上发起攻击,但早期导弹的射程近界太大,故需要火炮武器补充。KJPz的常见交战距离大多在1200米以内,测距要求不高。在该车服役时的1965年,苏军坦克主力仍是各种均质钢装甲的中型坦克,以90mm破甲弹和碎甲弹可以有效击穿其正面装甲。KJPz 4-5的弹药架包含一个12发即用弹药架,具有弹簧助力,方便装填手快速取弹射击,基本都能达到12发/分钟射速。

KJPz4-5甚至还能利用红外大灯夜战

真正使KJPz这个概念落后的,实际上是导弹的发展。随着60年代末、70年代初MILAN、HOT、TOW等二代ATGM的发展,其射程近界已经缩小到一百米左右,没有必要再保留KJPz,这才使其逐步退居二线。瑞士人尝试复制KJPz的成功,研制了猎豹、台风等几种无炮塔火炮坦克歼击车,都没能成功,大约无炮塔火炮坦克歼击车确实死了。

瑞士莫瓦格猎豹坦克歼击车,KJPz4-5的同胞兄弟

比利时为了替换老旧的CATI90自行反坦克炮(洛伊德运输车安装90mm反坦克炮),采购了80辆火炮坦克歼击车,改用了黄鼠狼的行走装置,火控、观瞄、自卫武器有一些本地化改进,称为JPK90。

CATI90基本就是个长了腿的反坦克炮
出口比利时的JPK90反倒比原版KJPz4-5具备更好的火控系统,有激光测距仪和火控计算机

70年代初,随着法德联合研制反坦克导弹渐入佳境,西德开始将RJPz 2改造为使用HOT导弹。根据研制协议,HOT导弹专门为导弹坦歼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潜望式发射系统,具备HLPB04潜望式制导仪与K3S自动装填发射器。

改装了HOT导弹系统的RJPz2
RJPz3美洲虎车内布局

新的坦歼还安装了附加装甲以提升防护能力,这也就是RJPz 3美洲虎导弹坦克歼击车。新的武器系统使导弹坦歼的最大射程从3000m提升至4000m,最小射程从850m降低至75m,不再需要火炮坦歼来补足。

不过RJPz 2的数量是有限的,即使将生产出来的316辆全部改为使用HOT导弹系统的RJPz 3美洲虎,也很难应对70-80年代铺开装备的苏联新式中型坦克。所以到80年代又利用162辆KJPz 4-5的车体,改造为使用TOW导弹系统的RJPz 4美洲虎2。

RJPz4美洲虎2车内布局

战后的西德国防军不再盲目追求甲坚炮利,更多地从实际出发,从效费比角度考虑问题,用“经济适用型”技术装备来满足需求。当一种车辆,外形低矮,造价仅为坦克½到⅔,能像坦克一样快速机动,性能可靠易于保养,火力足以在防御作战中有效地击毁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时,还能有什么怨言呢?

【授权转载:装甲辟谣】试验第八期:西德坦歼真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