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普瑞眼科医院杨东生:眼球震颤影响视力,应尽早治疗
“眼睛有时候像个小马达似的颤动,看东西也固定不住。”就是眼球震颤中最为常见的症状——眼球节律性摆动。眼球震颤有什么症状?怎么治疗呢?济南普瑞眼科医院杨东生教授提醒,眼球震颤的治疗不仅仅是为了减弱眼震、矫正斜视和头位,更重要的是提高视力。要提升视力,减弱眼震是前提条件。
1.什么是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是一种非自主性的、有节律性的、往返的眼球运动,也可以称为眼球晃动或跳动。
方向常见为水平、垂直、旋转,以水平震颤多见。眼球震颤可以是一种单纯独立的疾病,也可以与其他眼部或者全身疾病相伴。全身如白化病,神经系统病变,听觉系统病变及遗传代谢疾病;
眼部病变常常与斜视(斜视相关性眼球震颤),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相关性眼球震颤);
先天性白内障(先白相关性眼球震颤),先天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相关性眼球震颤);
其他影响早期视力发育的眼病(低视力相关性眼球震颤)相关。
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明确。
2.眼球震颤的临床表现?
(1)眼球节律性摆动
眼球震颤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眼球节律性的摆动,有水平,垂直,旋转甚至混合性摆动,所以外观上非常容易被发现。
一般先天性眼球震颤多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出现眼球摆动,虽然随年龄会有一定频率幅度的变化,但通常不会消失或自愈。
(2)异常头位
眼球震颤伴有异常头位,通俗来说就是歪脖子或者偏头。这是因为眼球震颤导致的代偿头位,为了减轻眼球晃动,患者会采用一种特殊的注视方位,这就是头位形成的机制。
常见的头位有水平面转,仰头低头,左右歪头甚至混合头位。头位是把“双刃剑”,患者在异常头位下视力能得到一定发育。但同时导致面部颈部发育畸形,并且影响双眼视觉发育和视野限制。
(3)晃头
晃头在眼球震颤患儿中也比较常见。也是减弱眼球震颤的一种机制,有时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3.眼球震颤的检查和诊断?
眼球震颤(包括白化病眼震)要进行运动系统和感觉系统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眼震类型、特征、视功能状态和视力提升空间,决定治疗方案。
(1)明确眼球震颤类型
使用眼动记录仪(EMR),而不是靠裸眼测量眼震类型、幅度,频率,中央凹注视时间,集合阻滞,中间带。尤其是眼震快相的变化,即APAN,它直接关乎手术方案设计。同时根据眼球震颤的波形特征,判断眼球震颤类型,帮助排除获得性眼震。这项检查,记录手术前后的眼震变化,便于对照。
(2)判断眼球震颤对视力的影响
根据EMR结果判断当前动态视功能状态,即判断视力受震颤影响程度和治疗后可能的改善空间。
(3)判断眼的感觉功能状态
很多眼震患者除了眼震外还有眼底视网膜、视神经问题。需要通过检查视觉诱发电位(VEP)、视网膜电流图(ERG),眼底照相、OCT等检查发现或者排除以上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否决定视力提升空间的大小。
(4)头位的测量
许多眼震患者有代偿头位,手术前后准确测量,有助于手术矫正和手术前后对照。
(5)屈光状态检查
通过验光,通常是散瞳验光,检查散光、远视、近视等。如果屈光不正不矫正,视力无法提高。
(6)眼轴测量
常用IOL-MASTER,AB超声测量眼轴长度,一是做手术量的参照,二是眼球发育的观察指标。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同时判定眼震改善和视力提升空间。
4.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
(1)目的
眼球震颤、斜视和头位的治疗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减弱眼震、矫正斜视和头位,更重要的是提高视力。要提升视力,减弱眼震是前提条件。
(2)治疗时间
原则上越早越好,最早8个月做手术,50岁也可以做手术,年龄大小不是判断眼震可不可以手术的标准。可不可以手术,要根据检查结果判断。
符合手术治疗的,要按眼震程度、代偿头位、斜视类型、视网膜以及屈光状态等具体情况确定手术方案,不是一概而论。
(3)治疗新理念
奉行以减震为核心的治疗理念,不按异常头位做手术。因为异常头位是由眼震引起的,眼震不减弱,等于病因未除,头位就容易复发。只有减弱眼震,才能去除导致异常头位的病因,进而有效的纠正头位。否则,头位容易复发,国外报道按头位做手术,异常头位矫正的不满意度有的接近70%。
(4)联合手术
将斜视、头位矫正术和眼震减弱术,甚至包括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能一次手术解决的,尽量一次手术解决。
5.眼球震颤手术后的视觉康复?
眼震的治疗,并非手术后就结束了。眼球震颤治疗的目的是提高视力。
手术后视力并不能自动大幅提高,因为眼球震颤造成的弱视不是手术本身能解决的,手术减弱眼震为弱视治疗创造了条件。还需要进行视觉训练,甚至参加暗室项目,进行强化训练,才有希望达到视觉全功能康复重建的目的。低视力患者的康复要用助视器进行训练,以获得更好的视力。

杨东生,教授、博士后,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NIH)博士后,普瑞眼科疑难眼病视觉康复部总监,济南普瑞儿童眼病与视觉运动研究所所长,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委,国际杂志《Strabismus》编委.
曾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眼科所,匹兹堡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俄亥俄东北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从事眼球震颤及斜弱视临床和研究工作17年。在国际上开展了眼球运动机制、记录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对先天性眼震有精细的诊断技术和减震治疗技术,对小角度斜视开展精准治疗。
六年多来,诊治的眼震及低视力病人遍及全国,眼球震颤减震、头位矫正及斜视联合手术,难治性弱视暗室视觉休眠项目,使众多低视力患者脱离低视力人群。
完成美国国家级、州级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