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象棋中的“卒”

2021-03-18 01:37 作者:冥空东方初洛放_  | 我要投稿

      俗话说的好:马行日,象走田,炮隔山打,车走直线,将帅不出城,小卒一去不复还……

卒,作为中国象棋里最多的兵员。它的定位很简单,作为一种消耗的兵种,掩护的兵种。但是几乎不会是主力兵种。卒,为了给其他棋子开辟战略通道,往往要勇敢向前,与对方硬碰,亦或者作为炮台。好点的可以与对方的兵厮杀,运气差一点的估计真就是炮灰了。只能任由敌人宰杀(有时也许我方的象为你报仇)。或者作为诱饵,诱敌深入;或亦是为了保护其他单位而不得不做出的必要牺牲……总而言之,卒在棋中往往代表着最廉价的消耗品。

      但是,即使如此廉价的“消耗品”,如果运用得当,亦可以发挥出强大的力量,甚至直接锁定战局。它们为了最终的目标而默默地忍耐着,默默地积蓄着力量,待积攒的实力足够多了便突然爆发,毫不犹豫地一举冲破障碍,奔向敌人的主将。 它们每走一步大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一步,让人不易察觉,让人掉以轻心,直到让人追悔莫及。卒每走一步都暗藏杀机而不露声色,躲过枪林弹雨,翻越千山万水,在关键时刻发挥威力,尽显本色,或给对方一记当头棒喝,或直取上将之首级!敌人强大又如何?不怕!不达到不罢休。牺牲小我、顾全大局这才是卒所具备的无可代替的力量。


那么,「卒」如果放到现实中,又能够代表多少战斗力呢?


不同时代代表的不一样。


周朝的时候一般为100人。根据《周官》记载,一个“乡万”有两千五百家,每家有义务出一个人打仗。五人为一伍,5人。五伍为一两,25人。四两为一卒,100人。而后,五卒为一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


而到春秋战国,200人。以管夷吾9的管理学为准的话,是这样的:五家为一比,一比出五人。五人为轨,5人。十轨为一里,五十人称作小戎,50人。 四里为连,二百人称为卒,200人。而后,十连为乡,五乡为帅。


现代战争中,1500人。以解放军的标准编制看:十人为一班,10人。三班为一排,30人。 三排为一连,120人(其中指导员、炊事兵等非战斗兵30人)。四连为一营,500人。三营为一团,标准团1500人。而后旅、师一级约三到六个团,约万人。如果说“卒”是连上旅下的作战单位,那么答案是1500人。如果说是第三级作战构成,那么是120人。如果是“军”下两级作战单位,这样计算还是1500人。

象棋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规矩:卒只能一步一步的向前拱,过河才能平移。


为何会定下这样的规矩呢?


这个就和古代的军法有离不开的关系。


看电视剧知道,冲锋的时候有鼓声,收兵的时候有金声。但是这其实是错误用法,关于兵法的口号及乐器使用可以参考大烂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很考究。张艺谋对古代的战法真的很讲究。


古时候交战,没有说主将一喊冲啊,大家就冲进去送死的。阵型一散,大家有的就溜了,回老家种地了。《武经总要》 记有军规:“临阵,非主将命,辄离队先入者,斩。”打仗这玩意太积极也不行,你得跟着主将的命令慢慢来。


步兵,每鼓一声,进一步。每金一声,退一步。因此,在战场上,结阵之后,士兵是不能有自己的意志的,要以中军指令严格执行。且在做动作时,要大唱“护护”、“何何”、 “交交”以对应入、退、救的动作,每个步兵作为指令的传声器,确保全军可以协同。


因此步阵回头看了一眼,斩;敌军还比较远,就射了,斩;作为弓箭手射三箭以内,就跑去近战了,斩;打着打着,主将死了,警卫兵全斩;击鼓不进者,后队斩前队。在阵中,回头,转身,不进直接就被后队斩了。因此在打仗中是全程;注意力只能向前的,根本没有办法把哪怕一点点注意力往后放,也就不存在退的可能了。除非短兵相接的时候,才有左右移动的空间。速度是缓慢的,一鼓行一 步,而保持阵型严整才是更重要的。在象棋中,卒也是作为架炮拒马的结阵价值而存在,在前期交锋中不动反而更有威慑力。


至于小卒没有回头路,这个也和古代的军法严苛有关。


古代的军队处分,最常见的就是死刑,为保阵型,需要队里左右士兵及时将"违规者”清理掉。也就是所谓的,后队斩前队。为了确保军队的战斗力,就要确保军队纪律,在军队里被斩的理由非常多。比方说:箭在弦上,回头看了一眼,斩;敌军还比较远,就射了,斩;作为弓箭手射三箭以内,就跑去近战了,斩;打着打着,主将死了,警卫兵全斩;击鼓不进者,后队斩前队。在阵中,回头,转身,不进直接就被后队斩了。因此在打仗中是全程;注意力只能向前的,根本没有办法把哪怕一点点注意力往后放,也就不存在退的可能了。除非短兵相接的时候,才有左右移动的空间。

古代战阵大约长这个样子,这种密集有序的阵法是不打允许全军冲锋这种事情的。骑兵队、车兵队可以根据命令离队冲锋,而后归队重整。弓弩手可以上前、后撤。对于步卒,看这张图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几乎不动,动则一步,后退无路了。


        

象棋中的“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