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托福老师的自省:我最大的敌人就是我的手机

我在家隔绝了这么久,深刻体验理解一把古老的道理: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
下午3点22分,我拿起了手机,打开APP Store,找到《和平精英》,点击了下载。
下午3点28分,我拿起了手机,找到刚下了80%的《和平精英》,长按,删除APP,一身冷汗。
好险啊,我差点又输给了我自己。
这就是我的居家隔离常态:每日手执尖刀,同心中的小贼的斗争已经白热化。
平日里的斗争就老是输给自己,手机里的游戏来来回回删了好几十次,我都能想象如果腾讯的某个游戏部门的高管看到了我的装载和删除记录后,会对手下说 “怎么搞的,这个人你们怎么还没完全控制住”,手下会满脸阴沉地回答“ Sir, he is a tough guy, but don’t worry, It is a matter of time.”
一年前我就发大愿,花大钱去健身房,吼着要努力健身,誓要成为中关村彭于晏,结果是转眼一年已过,其中有300多个深夜我在呷哺呷哺一脸满足地与牛羊们亲密接触,彭于晏仍然在我体内潜伏。
疫情爆发蔓延后,全国陷入封城隔离状态,各行各业停工停产,我脑中当时就冒起那句“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没错,肉体陷入困顿的时候,就是应该让智慧增长与思想放飞之时,以英雄的生命与国家的经济牺牲换来的“假期空闲”,我浪费一分钟就是枉为读过书的炎黄子孙!一定要好好利用,除了多做事儿为复工做准备,还得多读书自我成长蜕变,这次我不能输给自己了,我一定要自律!
结果在录完课往B站上传教学视频时,网站首页推荐视频里出现了一只极其可爱的猫咪,我怀着放松一下的心态打开了这个视频,2分钟的快乐播放完以后,残留的页面又给我推荐了一只貌似更可爱更傻乎乎的猫咪,至此一发不可收拾,我躺在沙发连着傻逼呵呵地又看了几十个猫猫狗狗狐狸和干脆面君等乱七八糟的萌宠视频。
发现时间溜走后是惊觉,是自责,是懊丧——这本该是工作后计划好的阅读和学习时光!瞬间脑子里只有叔本华《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中的那句话“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和倦怠之间”。
知行合一就是读书人心中的一座珠穆朗玛,自律,说起来真轻松,做起来真尼玛难,王阳明大哥,我知而不行,这究竟是知还是不知?
相信有人要问,不就是玩个游戏看个视频嘛,至于当成洪水猛兽吗,自己控制不住,如果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玩游戏还能解压解乏不是吗?
说好像那么容易控制似的——那些小猫都好萌好萌的啊。
相信又有人要问,看就看了嘛,干嘛天天把自己闷在高压锅里,不怕炸了吗?不怕心理变态吗?还是看曾国藩看多了?想猛志逸四海,所以冰炭满怀抱?想抱得女神归,所以想当了不起的盖茨比?
原因当然不是这些,我是早已明白人生之不确定的,更兼基因同命运际遇中有的无数桎梏,肉身脆弱,小小病毒就能要了小命,功不可强成,名不可强求,不到万不得已,绝不逼自己卧薪尝胆,悬梁刺股。
而我之所以视游戏与短视频为小贼,为大敌,是因为这些被设计迎合眼球刺激神经的,或者由AI算法算出存粹满足你心理需求于幻想的内容,有毒性,会破坏我们的“场”,这其实才是我所警惕的。
所谓的“场” 通俗的说就是做事的状态,就是精神对事物的感受所在。
比如在打篮球有的时候我开始手感冰凉,打着打着就能慢慢找到感觉了,运球顺畅了,投篮也准了,江湖黑话叫打“开”了,《黑子的篮球》这部动漫里把它叫做“zone”。
比如刚打完游戏后拿到一本名著,翻开书页就发现内心激荡,浮躁不安,满脑子都是刚刚的枪声,于是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但某晚运动完沐浴后,手机关机,捧一杯冰镇果汁,再翻开一页百年前的著作,先幻想一下死去多年的作者是也是在这么一个夜晚写下这些文字,处于不同时空的我竟能聆听久远的心声,然后再读,就能完全进入先哲们广袤的精神世界遨游了。
在宗教灵修中,点香也好,仪式也罢,都是希望把人引入那个“场”,让人的精神完全离开嘈杂的世界进入到另一个领域去感受,去认知。
再说回我的本行,托福或者英文学习吧,语言学习是最需要进入这种“场”的。作为没有语言环境的学习者,英文突飞猛进的时一定都有一个是强制输入输出的时期与状态,也就是逼着自己听说读写甚至内心思考独白都是用英文,开始极其辛苦:听听力脑子感觉要爆了,看阅读眼睛要花了,说口语舌头要废了,写写作和便秘感觉无异。但是一旦熬过最初的痛苦,进入状态便能踏上前进的轨道,也就是俗话说的找到了感觉,这时能力突飞猛进是自然而然的了。
我坚信能不能进入到这么一种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学习状态才是能不能迅速提高的关键。根据经验与观察,凡是短期分数猛涨的同学无一例外有这个经历:
比如去年的馨雨,高一女娃,被虎哥关在阳台练口语,从白天到黑夜,一连考前五天,全年的真题一遍遍的刷,最后感觉娃都魔怔了,最后总分从90直接杀到110。
比如自称东北赵子龙的隽玮(杀托之路七进七出)在我逼着他做了几天重读训练后他给我的反馈:
“杰哥,晚上效率直接回来了,可以很投入,重读做得贼爽,7分钟内一篇就能搞定。”
一个开始做的极其艰难的阅读任务,经过忍耐与训练后做到了爽的感觉,我心里就有数了:这事儿成了。
出了考场的反馈是
“杰哥,全读懂了,做的贼顺,时间还有多”
隽玮最后两次托福阅读分数一次29,一次30。
是否进入状态的判断标准也很简单,就是晚上做梦,梦里的对白都是英文的,就说明白天的输入输出强度够大,大到信息都能残留进梦中。
总而言之,语言学习就是短期玩命进入状态,保持状态打一个底子,构建一个基本的语言系统(比如基本的句子能脱口而出脱笔而出且没有错误),然后剩下的就是不断完善补充而已。这就是古人说的“为学譬如熬肉,先需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
而游戏与视频,它们的危害就在于会轻而易举破坏这个好不容易能够建立起的“场”,好不容易次才能进入的学习状态如果没保持住,被一时没忍住所玩的游戏干扰了,哪怕一小会儿,心已乱,想要再次进入状态又得大费力气。
回到文章开头,我要是没有及时心狠手辣卸载快装好的《和平精英》,我都能想象我肯定又要玩上好一会儿,比如落地成盒了我肯定不服,比如没活到前10我不服,比如一身好装备被一枪狙死了不服。这事儿在我身上发生过,所以我害怕,害怕我小小的脆弱会让它破坏了我的“场”,害怕在当我玩了一个小时刺激的游戏后不能捧起书本虔诚地去感受历史和智慧。害怕在读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时候不能与李太白产生与天地时空来往之同感?
我不是什么精英主义者,也不喜欢许知远这种人,鼓吹文艺复兴,感觉只有经典是香的,厚重的才是好的,别的都觉得没营养看不上。我喜欢托尔斯泰也喜欢海贼王,在我心里周杰伦和肖邦一样伟大,我只不过除了希望每天开心以外希望能有一些mental grip,能给我的学生们以身作则,能有一点深远的思考,能带给他们更多。
写这么多,我只是从自己与自己斗争的状态中自省有感,且深深地为学生们担忧,因为游戏太好玩,猫咪太可爱,李诞太好笑,可他们是否都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糖衣炮弹呢,AI已经比我们自己还了解自己,它把这些炮弹射向我们,将我们的专注力击碎,阻碍我们的智能集中于一点,去深入开辟,去征服我们要掌握的知识和洞见(insight)。
在顺境时当然无所谓,有班要上的好好工作,有课要上的好好学习,不需要突飞猛进,按部就班就行,下班放学玩玩游戏看看视频放松娱乐一下,每日充实,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但是此时此刻,在国家生命与经济受到创伤的时刻,在学校停课,全靠自己的时刻,在健康与安适都来之不易捉摸不定的此刻,我作为一个成年人都感到在这么一个互联网时代噪音太多,自律不易,所以更希望同学们也能警惕一点,意志坚定一点,互相鼓励,掏出尖刀,面向心内与身外的敌人,守住自己的“场”,在里面为更好的自己含英咀华,沉浸醲郁。
结尾送上胡适之先生的话与各位共勉: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