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记忆中的王吟秋先生

2022-03-02 03:19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陈琨先生

【秋思按】本文作者陈琨老先生,为人低调、谦和,乐于提携后学晚辈,京昆之友社的年轻人都亲切的称呼怹为“琨老先生”,琨老先生总是用自己丰富、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特别的见地,开导帮助身边的每一位年轻人,指导年轻的京剧爱好者看戏、学戏,老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怹对京剧的热爱和卓有成效的研究都影响着我们这一代爱好者对京剧的态度。

2001年10月京剧程派艺术家王吟秋先生去世,不久,陈琨老先生以自己在京昆之友社的亲身经历写成此文,2016年1月10日,全国各地程迷爱好者将云集北京,纪念王吟秋先生诞辰90周年,今翻出这篇旧文章,以此来怀念老一辈京剧艺术家。

1945年王吟秋先生拜师程砚秋先生

        王吟秋先生突然遇害,消息传来,广大京剧迷无不为之震惊、痛惜。在京剧不景气的今天,前辈艺术家不幸“又弱一个”了。

        在痛惜之余,不禁想起了十余年前王吟秋先生在京昆之友社演讲的生动情景。上世纪八十年代,京昆之友社连续举办了几年的京昆艺术讲座。在上海的名演员以及来上海演戏的南北各地名演员,绝大多数都曾来京昆之友社参加活动或在讲座上演讲。当时王吟秋来演讲程派艺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他拿出一件旧的戏衣,穿在身上,舞水袖,做身段,表演舞蹈功夫,真是精彩纷呈,美不胜收。他还郑重地告诉大家,这件旧戏衣,是他的恩师程砚秋先生送给他的,专供他平日练功时使用。所以,这也算是一件珍贵文物了,他特地带来给大家看。

        当时,京昆之友社向讲座听众略收一些“门票”钱(听众买卡入场),支付讲课费和茶水等费用(场地和水电则由黄浦区文化馆免费提供),并无赢余。对应邀前来演讲的专家和艺术家们都略付讲课费,为数不多,只聊表心意而已。但其中有几位艺术家却不肯收讲课费,其中有一位是俞振飞,还有一位是李玉茹,由于俞老的缘故其夫人,另一位程派艺术家李蔷华也对京昆之友社有深厚的感情。京昆之友社有什么活动,她是有求必应。再一位不肯收讲课费的,就是王吟秋。这使社员们很受感动。听说,平日里,他的亲授学生去探望他,带些点心或水果去,他也不肯收。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哦,还有。还有几位不收报酬的,其中有一位也是北京来的,梅派传人李玉芙。

记忆中的王吟秋先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