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9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三题 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 小吴

2022-12-25 10:01 作者:Moffye  | 我要投稿

根据“给定资料3”,请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得村民们对她的称呼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恰当提炼,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审题: 本题属于概括题,“分析小吴发现了哪些变化”——概括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吴是北方某地宁堡村大学生村官。下面是她讲的“成长”故事:2016年,我被组织选派到宁堡村担任村主任助理。那时我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肯定比农民强。村干部和村民们对我都很客气,但就是不分配活儿给我那时我最大的活儿就是“看家”,大家出去办事,让我守在村部。我也不愿闲着,为了证明自己,一开会我就抢着发言,但不管我说得多么激情澎湃,大家一点反应也没有。第一次下田干活,我就把鞋陷进了泥里,旁边有人说:“这大学生下地还得跟个提鞋的。”

刚到村里,我看很多事不顺眼,总觉得自己在理,大家做事应该按照我的想法来。村里核发水田地补偿款,要量土地,村支书认为我是外村人,能一碗水端平,就让我负责这事。有几个人找我说情,想要皮尺松一点,好多得点补偿。我一点不让,把尺绳拽得紧紧的。结果一位村民当场质问我:“你个外来人,想干啥?”

变化前:1. 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肯定比农民强。2.觉得自己在理,大家做事要按她的想法来。3.最大的活就是“看家”,抢着发言,不会干农活。


第一年年终评议会上,有4个人给我投了不合格票。我的委屈突然爆发,回到屋里就哭了,觉得自己表现挺优秀,关键是我也一直想要给村里干事,怎么还受这气?当时,村支书跟我讲了一番话,对我触动很大:“你坚持原则是对的,关键在怎么做。有理还不够,在村里得想办法跟老百姓把理说通。要把理说通,首先你得和大家干在一起。”他建议我,每天到老乡家干农活,一次两个小时。

【从全文的谋篇布局来看,这一段是个过渡段,从这段话以后,小吴便发生了变化。】


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学说土方言,走水田地、学农活。每天“服役”两个小时,每次换一家。手掌上的血泡起了破,破了又起,汗水渍透了衣服。我慢慢感受到了农民的不易,也理解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激情”的含义。一段时间下来,和大家熟络了,村民们从自家娃娃读啥学校、看病到哪个医院、添置家电买啥牌子,到调解邻里矛盾都愿意找我帮忙。村里一户人家因为不满征地补偿,不断上访。那段时间,我不时到他们家串门、唠家常,见他们家生活困难,就帮着申办救济,这户人家深受感动,后来再也没有去闹了。我还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成功创建本村优质杂粮品牌并打入南方市场,为大家闯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去年,我被市里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

现在,村里人对我的称呼,也渐渐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小吴来了啊!”“小吴吃了吗?”上了年纪的,则直接叫我“小吴闺女”。我之前不太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体会到这些关心来之不易后,每次听到心里都暖暖的。

变化后:1.感受到了农民的不易,得到村民的夸奖心里暖。2.学说方言,与村民熟络,串门、唠家常,主动帮忙。3.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创建乡村品牌,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答题思路:这篇材料的篇幅不长,主要的难点在于做到题目所要求的“恰当提炼,条理分析”,也就是将这些变化分条,并提炼关键词。同时,要答的是“变化”,在作答上为了体现变化,用了“从...变成了...”的句式。

最终整理的答案如下:

1.思想态度变化。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肯定比农民强变成了能够感受理解农民的不易,得到农民关心心里暖(“心里暖”出现在原材料尾段,我认为也属于思想态度的一种,因为只有感受农民辛苦,从内心尊重农民,才会因为得到他们的夸奖感到心里暖)

2.工作方式变化。抢着发言、觉得大家做事要按她的想法来变成了主动与村民拉近距离,学说方言,串门、唠家常,主动帮忙,跟大家干在一起。(“跟大家干在一起”出自村支书对小吴说的话,“坚持原则是对于,关键在于这么做”——涉及到的工作方式,不是作为一名高高在上的大学生,而要与村民拉近距离,干在一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3.工作能力变化。最大的活就是“看家”,不会干农活变成了走水田地学农活,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创建乡村品牌,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2019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三题 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 小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