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消费品的市场机会还有哪些?| 要客消费X圆桌论坛

疫情后的市场机会还有哪些?
嘉宾:
周婷:要客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EO、要客品学校长
张艳:笛克思唯(上海)服饰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陆屹:云南冠江商业集团总裁、公园1903总经理
冷芸: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每周五的【要客消费X圆桌论坛】。这一期的题目是疫情之后还有哪些市场机会?
|一|
如何总结2022年疫情下的消费品零售市场现状?
周婷:
去中产化:
我们在2017年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去中产化”的概念。当时还跟一位知名的财经媒体人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他们认为中国将兴起庞大的中产阶级,而这些中产阶级将带来巨大的新消费红利,给国产品牌创造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但我们从当时中国整个的经济走向和一些政策上释放的信号来看,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接下来几年的走势是中国出现消费两极化,一边是高端消费者,一边是大众消费者。这里就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型结构。不像美国社会,是一个纺锤型结构,它们有着庞大的中产阶级。
所以,在“高端消费者”与“大众消费者”之间,品牌要做一个决策,就是你到底要赚谁的钱?高端业务肯定要赚高净值客户的钱,大众业态则要赚消费升级的钱,也就是希望买更好的东西的这群人。他们虽然不是富有的消费者,但是他们愿意过更好的生活。这两类人代表了市场前景。
经过上海停摆的洗礼,我们发现消费者两层分化更明显了。
两类消费群体消费心理的改变
中国高端消费者过去两年基本把钱花在两类产品上,一类叫“日常消耗性的奢侈品”,即服装,鞋子,包包等。再有一类是“高溢价类的奢侈品”,主要指手表品牌和珠宝品牌等。
疫情后,日常消耗型奢侈品消费会趋于平稳,而珠宝和腕表的消费会很快下滑。我们认为高端客户还会继续在提升生活方式方面的消费。
奢侈品消费者消费会更加理性。炫耀性消费慢慢会在中国客户身上变得越来越少。
对大众消费者的影响则是一些原来的边缘奢侈品消费者,潜在奢侈品消费者,基本上都要回归到生活必需品的层级。
我们调研发现,最近这3个月上海人民的储蓄愿望已经达到最高峰。相对于其他地方的人,上海人还是比较乐于消费的,但是现在上海人民已经达到了储蓄愿望的最高点。所以接下来大众消费者在疫情之后,存钱的欲望比以前提高了。
我们还看到大众消费者在消费信心上严重受挫,特别是小中产和一部分大中产的家庭存款降低较多。他们还要留有一定资金还房贷,子女教育,医疗保险。所以现在我们在消费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另一种考验是奢侈品正在进行全线的降维打击。他们一方面继续赚有钱人的钱,另一方面他们推出低客单价产品来赚大众消费者消费升级部分的钱。因此,大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张艳:
市场深受影响
我觉得疫情从2020年到现在对服饰品的零售行业打击非常大,不仅仅是我们零售的行业,包括供应链、终端商场都有连锁反应。那么这个时候就没有商机了吗?其实现在大家都知道经济情况非常不好,我们在疫情之下不能开店,商场的客流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要拓展一些其他的渠道。很多品牌实际上从2020年开始就在转向线上,比如抖音、快手这些原来不能跟京东、淘宝抗衡的平台慢慢起来了。特别是抖音的发展非常迅猛,这一,两年不管是直播带货也好,还是其他的一些反映社会的平台都发展得非常好。
团购也许是下一个风口
那么服饰品牌也在转向这些平台,在上面去寻求更多发展机会。包括很多人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团购东西,有很多买菜的团,还有人团食品、饮料,还有人会团冰箱等等。其实这都是一种大家的尝试,而且很多人隔离结束了以后,团依然没有解散,这些群并没有停止活动,而是继续在做这样的团购活动,它变成了一个小型的社团。那么服饰品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看到有服饰品牌利用团购来做,但我觉得它是一个机会。
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这3年非常困难的时期,大家都知道要让客户掏钱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要从哪些渠道来让大家重新建立信心?
陆屹:
数据很不乐观
因为前两天刚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1-4月份的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数据,整个2022年4月份的数据中显示出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比去年下降了11%,这就很直观地反映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因为社会零售品消费下降了,意味着后端关联的流通领域,供应链都会受到波及。所以疫情出现以后,当时大家没有觉得那么严重。结果到了2021年有了一定的反复波动,整个社会需要不断调整消费心理和消费心态。
我感觉从2020年到2022年,虽然都是疫情,但是3年疫情从零售人的角度已经到了“至暗时刻”,我们都希望黎明就要出现,否则真的经受不住了。
社群或许是希望
现在我自己也守着八,九个微信购物群,从化妆品到衣服,只要他们敢卖我就敢买。在疫情期间,不管是奢侈品、轻奢品,还是运动品牌都让员工在家开直播,因为是品牌官方做的,因此得到了大家的信任,使得顾客敢于在线上花钱买贵的东西了。所以很有可能在疫情之后,电商高端消费习性也养成了。
据我所知,现在国内所有商场都在搞线上销售,而且每个商场的营运人员手上都在维持着8-9个群,每个群有四五百号人。他们已经不仅仅靠会员中心的官微、服务号维持会员。我们自己的客服人员也在维护多个群,里面都是老顾客。我们就在群里卖东西、推广品牌。
|二|
2022年还有哪些市场机会?
周婷:
体育赛道是机会
这次疫情后更多人开始正视自己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所以健康类、养生类产品消费也在兴起。
生活方式消费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大家居家的时间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会看到居家生活相关的产品,比如家具可能会出现市场机遇。
令人精神愉悦性消费会更好
那些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产品,比如游戏、剧本杀都会更好。
旅游业会逐步恢复
我们相信疫情后旅游市场是最先会爆发式增长的,这个市场在疫情之后会有一波报复式的释放。
所以整体来讲,我觉得大家还是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但同时要做好准备,疫情没有完全结束。我们预估2025年才能真正恢复全球流动。这也意味着这三年所有的中国商家们只能把消费力憋在中国,服务好中国客户。
张艳:
传统品牌要加速线上发展
很多传统品牌对于发展线上业务似乎还持有保守态度,但像我们这种成长于传统时代的品牌今天线上业务也超过了线下业务,说明线上已经不是可选或者不用选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选择。这就是大势所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家的消费习惯确实是在改变的。
改善供应链
我相信不管是大众品牌或者是奢侈品牌,这次疫情都受到了物流的影响。如果碰巧仓库正好在上海的话,那么这几个月真的完全是发不出货来的。所以现在大家也在寻求怎样分散供应链,以避免再次遭遇同样的问题。
就总体而言,现在就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市场机会就孕育在我们不断尝试适应新变化的过程中吧。
陆屹:
年轻人市场
我觉得现在就是年轻人的市场。而且他们和我们这代人很不一样。比如我们买耐克和苹果,他们就喜欢小米、华为。对国产品牌的喜欢与信心对于国内品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机遇。
国产品牌
从我作为商场方的视角,我认为最有希望的还是我们中国的本土新兴品牌,并不是国外的品牌。至少在2025年经济能够完全恢复之前,市场需要靠这些品牌来当强心针。
|三|
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
周婷:
服务体系将越来越重要
品牌未来卖的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了,而是在售卖整个服务体系,并且依赖于服务体系来留住客户。这个服务体系不是我们以前说的简单的“售后服务”,而是以为顾客解决痛点问题,甚至这个痛点问题可能与自己卖的产品无关的内容。比如奢侈品公司在疫情期间为顾客提供送菜服务就是一个案例。
供应链灾备
这一次疫情给品牌最大的重创是供应链。最近我也看到国际品牌公司在中国开始建南北仓,不再是以前仅仅建立一个集中式的供应链体系。而是至少处于两个不同地区的双套供应链。
从卖产品转向客户经营
如前所述,品牌不再仅仅是“卖货”给顾客,而是要通过系统性的服务经营好与顾客的长期关系。
市场去中间化
未来去中介化也会很明显,代理商,经销商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
零售会多层级化
在零售层面,品牌开始出现多层级店铺。大家可能注意到前段时间CHANEL在香港开了一个只让VIP进入的商店,现在的品牌开始把自己服务高端客群店铺和服务于面向大众市场的店铺做区分了。这也是我们看到在零售层面为不同客户提供不同服务,以店铺为单位的营销方向。
所以我们预估未来高端消费的场景应该有三个,第一个是门店,第二个是体验店,第三个就是你的家庭。
定制业务会趋好
我们也看好定制业务。通过定制服务去进一步满足客户千人千面的需求会成为趋势。
线上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线上为王的时代已经来到。整个零售体系将重新以线上为核心重新被构建。
文字整理:张怀楷
文字编辑:陈畅
美术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