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立1+8生态奖补机制,鼓励企业管理碳排放
7月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锚定美丽山东创新财政政策,打造生态保护补偿‘山东模式’”主题介绍有关情况。
“1+8”生态奖补机制实施以来,省级向各市清算收取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资金91.03亿元,返还72.61亿元,兑现生态补偿资金30.16亿元,政策激励导向作用成效显著。
污染者多付费、保护者多获益,创建省级财政奖补机制
2019年以来,省财政厅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等业务主管部门,研究建立了“1+8”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政策机制,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1”是指《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实施方案》
“8”是指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资金收缴、节能减排奖惩以及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海洋环境质量、森林生态补偿等8个具体办法。
“1+8”生态奖补机制实施以来,省级向各市清算收取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资金91.03亿元,返还72.61亿元,兑现生态补偿资金30.16亿元,政策激励导向作用成效显著。
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PM2.5浓度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改善,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六成,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改善幅度全国第一,在历史性消除劣Ⅴ类水体的基础上,再次历史性消除了Ⅴ类水体。
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探索开展市场化补偿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多元化补偿,是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山东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模式。近年来,在推动政府间生态补偿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市场化补偿实践。
其中包括,加快推进排污权市场化交易。2021年印发《关于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严格规范排污行为,落实排污许可管理,超额完成2021年排污许可“双百”工作任务。出台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运营实施方案,推动东营、临沂2市开展排污权市场化交易试点,探索制定排污权交易政策措施。
同时,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
2021年推动320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管理。截至今年1月底,除企业注销等特殊因素外,基本实现“应履尽履”,实际履约企业305家,占95.31%;实际履约量11.52亿吨,占应履约总量的99.82%;累计成交额45.98亿元,占全国成交额的58.14%,企业数量、履约总量和成交额均居全国首位。
此外,还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到目前,我省推送的5个项目获批全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级试点,将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实现产业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投入的反哺,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
碳市场目前共覆盖 20多个行业、2038家重点排放企业,相对应从事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的人员市场缺口大。
报考条件?
A:四级(以下具备其一即可):①中职(含在读)及以上学历;②累计从事相关工作 3年及以上
B.三级(以下具备其一即可):①本科(不含在读)及以上学历; ②取得四级证书后从事相关工作满 1年
Q:报名方式?
A:弘成教育统一收集资料上传至学习平台网站,审核后确认报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