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朝中兴名将,戚继光光耀千古,真正的民族英雄!

2021-12-22 08:17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今天介绍大家耳熟能详的戚继光,与同时代的其他军事将领相比,戚继光显得更有名气,还享有“民族英雄”的美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编辑

戚继光照

下面我们通过讲述戚继光人生经历的故事,来揭开这一的谜底。

一.家境贫寒好读书,中武举立志抗倭

戚继光出生于1528年11月12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登州人 ,祖籍山东东平。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其祖辈大多为武将,但他却喜欢读书,并能通晓儒经、史籍。这为他后来成为文武双全的名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负责管理当地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目睹这一切,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并从此立下了抗击倭寇的志向。

嘉靖二十八年(1549),戚继光考中武举,在次年进京会试时,正逢蒙古俺答汗兵围北京城,戚继光受命临时守卫京城九门,他曾两次上书陈述守御的方略,得到了当时的内阁大臣张居正的赏识。

二.南征倭寇,戚家军名闻天下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因张居正的推荐,进署任都指挥佥事一职,负责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5个卫所,以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由于工作出色,后来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统领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从此踏上与倭寇面对面的战场。

编辑

戚继光

初入战场的戚继光并不顺利: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当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时,戚继光奉命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及时赶到,还好朝廷并没有治戚继光的罪。

之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又受命两军会合,前往围攻。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但还是让他们带罪杀敌。

知耻而后勇的戚继光与俞大猷,重整旗鼓,率领将士们奋勇杀敌,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只得大败而逃。但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这时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

罗嘉宾等人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可朝廷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将戚继光复官,并让他守卫台、金、严三郡。绝处逢生的戚继光决定总结前期教训,不负众望,组建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军,更加有效地杀敌。

编辑

戚继光画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原来手下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于是他前往金华、义乌新招募了3000人,并对其进行严格训练,终于练成了一支精锐的部队。

戚继光还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专门制定了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后来这支部队作战异常勇敢,被人们尊称为“戚家军”,并一直名闻天下。

在戚继光的正确指挥下,经过“戚家军”的奋勇作战,戚继光在后来的抗倭战斗中取得了惊人的战绩,无论是台州之战、福建之战,还是兴化之战与仙游之战,他们全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几乎是战无不胜。

经过十余年的浴血奋战,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与俞大猷率领的“俞家军”,共同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保家卫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编辑

戚继光剧照

二.发明新武器装备,北御鞑靼再建功勋

戚继光除了是一名优秀的军事统帅而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在多年的军事实践中,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所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陆装备优于敌人;还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使得明军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在南方的倭患基本平息后,北方的鞑靼又来骚扰明朝边境。隆庆元年(1567年),给事中吴时来向明穆宗上疏,建议让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训练蓟门一带的士兵。

但朝廷商议后,决定只任命戚继光即可(因戚继光擅长陆地战,而俞大猷仅会水战)。于是朝廷任命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明穆宗还让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

戚继光根据北方游牧民族擅长骑兵作战的特点,发明了车营来克制骑兵,这种车营每四人推一辆战车,战车里放置拒马器和火器,在阵后又置辎重营,并选南兵为先锋,入卫兵主策应,本镇兵专门负责防守。

编辑

戚继光画像

戚继光一军节制精明,器械犀利,使得蓟门成为当时边境第一军。他还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使得明军进可攻退可守,成为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从而有效镇守北方,抗击蒙古部族的内犯,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三.靠山倒被弹劾,留兵书传后世

戚继光一生中为明朝南征北战,服务过明世宗、穆宗、神宗三朝,受到三位皇帝的信任与重用,他凭借战功,最终累迁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

万历十年(1582年),戚继光的靠山与恩师、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后,他被调往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戚继光受到权臣弹劾,罢免回乡。万历十六年,病死于家中,享年61岁,谥号武毅。

编辑

戚继光塑像

戚继光是一名文武双全的战将,他著有兵书《纪效新书》18卷、《练兵实纪》14卷本等著名兵书,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被收录到《四库全书》中,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他还留下了《止止堂集》等诗文篇章。

总之,明代倭名将戚继光,与同时代的其他军事将领相比,显得更有名气,还享有“民族英雄”的美誉。这是因为他从小目睹倭寇逆行,立志杀敌报国;擅长训练并拥有强有力的“戚家军”;还大胆发明创造先进的军事装备;且能将多年的战斗经验整理、总结,并编辑成兵书传世后代等等。

当然,也有其客观因素,戚继光在朝廷中有靠山(张居正),朝中有人好办事啊。我们应当学习戚继光英勇善战的气概、勇于创新的精神、擅长归纳、总结并汇集成书的文学才能。争取做一个对国家与人民有突出贡献的出色公民。


明朝中兴名将,戚继光光耀千古,真正的民族英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