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果2065年爆发核战,人类会如何?

2022-03-20 22:12 作者:哲学小先生  | 我要投稿

答案:要看是否出现废土。

废土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概念,我在这里下一个定义:工业体系崩溃造成生产极端严重的倒退及由此导致的一切。

我觉得废土出现最关键的问题是核战前各个国家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战略储备。

如果是类似设想中的“美苏核战”的这种情况下各个国家倒可以在至多200年内恢复到战前水平,因为各个国家有足够的战略储备使得国家可以维持自身存在并组织幸存的人民发展生产。

最要命的是先打世界大战再打核战,之前的战略储备几乎被战争消耗殆尽,而世界大战的情况下一方面会大量消耗战略储备,另一方面会疯狂地扩大核武库,因为巨大的消耗会迫切地想要速胜,而速胜的最可能方式就是快速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由此核武库的规模会变得超乎想象地大。而且除非是中立国,哪怕你的肉量只有蚊子那么多也不会被放过,而中立国几乎不存在,大国不会中立,而小国中立不了。所以如果这时候赶上核战,文明重建即使可能也需要至少2000年。

以下是分析:在核战爆发而没有多少战略储备的情况下,工业能力可以看做没有,即使有一些没有被核弹摧毁的工厂,这些工厂也无法运作,因为工业生产是环环相扣的,在没有可用基建的情况下不可能建立工业体系。这样农业就会失去工业的支持,农药、化肥、塑料大棚将会成为历史。而自然状态下农作物的年单产是不可能与现代农业的年单产相比的,农作物产量会非常低,且作物收获的时间会有限制,最好的情况也只能一年三熟。而且在核战之前,部分农业用地存在“化肥依赖症”,这些土地没有自然肥力,肥力全靠化肥维持,核战后一旦给这些土地提供的化肥断供,这些土地就会板结而寸草不生。这会进一步降低粮食产量。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地下掩体保留了大量人口,却没有足够的粮食喂养如此之多的幸存者。一旦粮食耗尽,核饥荒将会空前严重,随后人口在数年之内下降到核战刚刚结束时的1%甚至更少,并在之后的数十年内持续减少。这里存在着地域差别,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的地方人口减少的越厉害,在战前那里的农业人口比例更少,农业人口中熟悉原始耕作方式的人的比例更少,但是那里人防设施更加完善,幸存者人口基数更大。

而关于文明重建,我认为还有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就是所谓“气候临界点”。在核战之前,我们的工业文明排放着巨量的温室气体,而在先打世界大战的情况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会剧增,因为需要大量成本低的能源去发展战时生产和为武器载具提供燃料,而核战之后这些排放会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达到某个“临界点”,那么某些自然碳源便会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然后温室效应加剧促进更多温室气体释放形成恶性循环。

注意,这种情况是不会因为核冷却效应而减弱的,核冷却效应即使可能减少已触发碳源的释放却不可能减少大气中已存在的温室气体的含量。所以核冷却效应过后气温会急剧上升。

这种情况对于地质历史而言只是一次极热事件(新仙女木事件是极冷事件),但是极热事件比极冷事件要更加危险。我们现在的农业是由工业和科技加成的现代农业,对气候变化的抵抗能力很强,但是在废土上人类的农业会变得像4000年前一样脆弱,必须要在至少是较为温和的气候条件下才能收获勉强能维持生存的粮食产出。但是极热事件对降水的影响比极冷事件的影响大的多,除非是极端的极冷事件才会使全球没有降雨却仍然有可能有降水,但是只需要中等规模的极热事件就能使全球没有降水。而废土时代极端落后的农业是绝无可能承受这种毁灭性打击的,人类将会在100年之内灭绝。

总结一下:对于当下的世界来说,先打世界大战再打核战这种可能性最高,而出现“气温临界点”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太高,可能也就15%,


如果2065年爆发核战,人类会如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