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风摇,粽叶飘香|农历五月五日,又是一年端午时
农历五月五日
当粽子清香、艾草幽香、米酒醇香
在街头巷尾弥散开来
一个庄重的节日也朝我们走来——端午节
端午的由来
纪念屈原
讨论起端午的来源,大家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了。相传楚王听信谗言,将主张抗秦的屈原贬黜流放,在秦国攻破楚国首都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纪念五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端午的习俗
打马球
在辽代到明代时,北方地区还有着端午节打马球的习俗。明朝诗人王直所作《端午日观打球射柳应制·其一》中“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仗奋觉星流。”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精彩比赛场景。北京的白云观和天坛就曾经举办过民间打马球的比赛,足见此项运动深得百姓喜爱。2008年,打马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民的运动文化代表之一。

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赛龙舟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点睛仪式方休,发令员一声令下,龙舟竞渡的鼓声四起,五颜六色的龙舟争动,手起桨落,中流击水,浪起水溅,飞驰竞渡。

击鼓声、吆喝声、呐喊声响成一片,河面上夺群龙之首,河岸上嬉众人之乐,用得胜便捷式无线扩音器E300W(新款)不费嗓子为你喜欢的龙舟队呐喊助威吧!蓝牙无线,携带方便,小小的身躯有着大大的能量。


端午的美食
吃粽子
说到粽子,一定少不了“甜咸之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饮雄黄酒
农历五月气候逐渐炎热,蛇虫鼠蚁增多,故古人会在端午节时饮用菖蒲、雄黄、朱砂等酒类用来驱虫避邪,还会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画上一个“王”字,用来模拟百兽之王老虎,以老虎的威风来镇邪,表达出长辈对小辈的关爱之心,也或者将雄黄酒洒在房前屋后,以避免蛇蝎等五毒的侵袭。

吃咸鸭蛋
俗语有云:“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意思便是说端午节过后炎热的夏天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吃了咸鸭蛋可以预防。在古代,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人们相信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所以就有了端午节要吃咸鸭蛋的习俗。

端起快乐,放下烦恼
端起清闲,放下忙碌
端起未来,放下过去
万水千山“粽”是情
愿每个人都能品尝时光的香甜
得胜祝福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