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化学试卷答案

2023-02-26 01:03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民出版社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属于重要的基本概念。以物质的量概念为基础,可以得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重要概念。因此,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及科学研究中。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的建构,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的突出特点是概念多而抽象,如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词汇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与头脑中原有的认识如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等会产生冲突。由于概念的抽象性,教材中穿插了丰富的素材,如图片、探究活动等,不仅丰富了版面,还达到了将抽象概念可视化的效果,直观地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认识物质,着力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工具性内容。为了在后续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其工具作用,教材以例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并规范解题步骤,将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两个环节交织进行,突出定量研究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对基本的数学运算已熟练掌握,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通过质量、体积来计量宏观物质,也熟知宏观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组成。但是学生是将宏观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粒子数孤立起来看待的,缺少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桥梁;同时,学生对定量认识全部是基于 “质量”进行的。物质的量概念抽象,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还很不成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运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尚有一定程度的欠缺,但是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比较高,主观上有学好的愿望,因此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本节内容采用直接讲授加上引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同时利用练习加深对物质的量的理解与应用,并让他们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化学问题,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通过对比、类比、归纳、演绎等多种思维活动,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体会从物质的量层次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意义。

3.运用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观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了解生产生活的多种计量方法,初步学会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审视化学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导入法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关系的建构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化学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