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牌喜剧班》第一期学习笔记(1)

2021-02-10 17:49 作者:修者竹也  | 我要投稿

这个系列是我的学习笔记。

金牌喜剧班,三个词,一个金牌,一个喜剧,一个班。

第一个词,金牌。

金牌,是导师的分量。

节目组给陈佩斯的头衔是“喜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小品泰斗”。

小品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演出形式,小品最早是演艺界考试学员艺术素质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1984年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定为使小品成为固定的演出形式,可以说,小品从诞生起,就和春晚这种“大联欢晚会”密不可分。

陈佩斯老师的演出履历自不必说,他是开天辟地的那帮人。


节目组给老郭的头衔是相声演员、曲艺演员、主持人,emmm,倒是真实得很,可不就是个相声演员、曲艺演员么?

近年来老郭越来越有宗师的范儿,到了这个节目,可算找着小辈儿的感觉了,看把老郭乐的:“跟这二位比,我就是个宝宝!”

好的,郭宝宝。


英达,导演、演员、主持人,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创者。

三位导师,涵盖了喜剧的三大板块:小品、相声、情景喜剧。

是够金牌。


第二个词,喜剧。

喜剧是什么?是使人发笑的戏剧。是戏剧,就符合戏剧的特征,要有戏剧的性质。

一个喜剧好不好,要分两个层面衡量,一是剧本,二是演绎。

剧本是可以落在纸面上的文本,是故事的设计,是包袱的结构。

演绎是演员对剧本的理解、演绎。

既有好本子,又有好演绎,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喜剧作品。


第三个词,班。

是班,不是人,可见,这一档节目是以教学为主,“喜剧精神需要传承”。


能把这三位请在一起,讲解喜剧理念、传授喜剧技巧、培养喜剧传承,用句现在小朋友们的流行语,这是我不花钱就能看的吗?

央妈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干得漂亮!

拿好本本握好笔,上课啦!


三位导师出场,主持人问招募标准,英达说的是有潜质,老郭说的是“让我们觉着是个可塑之才”,老陈说的是“对”。

好吧,您说对就对!


学员出场部分我快进了,里头我最熟悉的是金铭,别的年轻人我不咋认识。

第一期上了八个(组)人,重点呈现了四组,许可嘉、吴南言王志博、李海银高海宝、盛伟。


第一个节目,许可嘉,《保安队的故事》。

第一个包袱,脚大鞋小。脚44码,鞋39码。

这个包袱,设定的逻辑是“穿小鞋”,但是44和39是不是相差太大?会有人把小五码的鞋执着地往脚上套吗?

姑且认为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但是头一个响了的包袱,主角屁股坐地走,老陈的脸色是这样的:

老郭的脸色是这样的:

演了几分钟,演员麦掉了,重新开始后,演员进入自嘲状态,老陈的脸好看了。

然而,第三人上场,整个作品最混乱的一段开始了。

队长掉了钱包,主角把钱包当暗器,一脚踢飞,然后说:“这个钱包当时就没钱。”

这个剧情也不符合逻辑。

首先,人身上掉钱包,正常人谁会把钱包当暗器?

其次,掉钱包的设定情景是抓贼、掉落、踢飞,主角凭什么说这个钱包当时没钱?什么时候打开看的?

这个节目的底也莫名其妙,队友说“找着新工作给我来个信”,主角就突然高兴,说自己找着新工作,还扭上了。

这都哪跟哪?


对这个节目,老陈的点评是:“很辛苦,但是我觉得不太通畅。很多喜剧的点都和前面互相不连接,就显得有些随意。并不是很结结实实地从性格里去生成,从事件里去生成,想强调包袱的东西多了一点。其实呢,他的心理过程和他人物的真实的感受的东西我们再强调一下,可能会更好看。就是你的两难和你的怕被人不理解的这种心理的自我冲击会更强。”

“你在失误之后,解决了之后,有十几秒的表演特别松弛、特别好看。”

英达提的是如何处理舞台事故,也说“呈现上都有一点用力过猛,再松点儿,再玩起来一点儿”,会更好。

结果:

陈佩斯给了落榜,英达、郭德纲给了推荐。


老陈的点评是从剧本和表演两个层面讲的。

剧本层面,“不太通畅”,过分强调包袱。

包袱很重要,但是包袱从哪来?小品的包袱就应该从剧情中来。

这个节目的大动作太多了,感官的刺激是可以让人笑一时,但是经不住咂摸,没有回味的价值。

用戏剧的元素说,没有铺垫。

没有系、没有翻、没有抖,这甚至不能称为是个包袱,包袱你得有包袱皮,包袱里得有东西,得有翻、抖的过程。

“从性格里去生成、从事件里去生成”,生成戏剧的冲突、形成戏剧的情节和张力,以此产生包袱。

表演方面,说用力过猛是客气的,实质上,就是没进入人物内心,用外化的表情动作来表现,那是一定要失败的。

心里有,外面才能有。心里高兴,脸上会笑。但是演员没有心里却直接去笑,试图以笑来表示人物是高兴的,这不行。

为什么掉麦以后的十几秒,表演最好?

因为掉麦的尴尬是真实的,重新开始表演后的自嘲也是真实的,演员的心理和他要塑造的角色的心理一致,表演就好看了。


第二个节目是个相声,吴南言王志博《一改成名》。

这个节目还不错,就是演员太紧张,堂堂堂堂往前赶,我听得肩膀都紧,有点喘不过气来。

这一对进了老郭组。


老郭现在真是香饽饽了,哦不,他不是香饽饽,他是开点心铺子的,又会做饽饽又会卖饽饽。

想当初,老郭给人开了高价,人不肯来,怕回不去天津。现如今,天津请神一样把老郭端了回去,又给过生日又给点彩灯,那叫一个霸总追妻,把老郭哄得哭哭啼啼。

哈哈哈,真是好一部爽文!



《金牌喜剧班》第一期学习笔记(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