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号坦克:虎之斑斓

历史背景
1940年,德国装甲部队的铁蹄横扫西欧,高速、机动而又不失火力和装甲的机械化战争进入了历史的舞台。德国虽然在西线战役中大获全胜,但是同时也暴露出来坦克装甲厚度、火力方面的不足。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将军在回忆录中提到,元首在西线战役结束之后,增加了德国装甲师和摩托化师的数量,但是每个师的坦克数量却大大减少,可能会影响到作战的效果,但是他认为德国换装了新式坦克,(三号、四号)质量大大提高,应该可以抵消苏联人的数量优势,结果一件事情引起了他的不安和对自己观点的怀疑。1941年春,元首下令允许一个苏联军事代表团参观古德里安手下的坦克学校和坦克工厂,还愿意将德军目前所有的坦克都展示给苏联代表团看。当代表团提出要看德国最重的坦克时,德国人拿出了最新型号的四号坦克,结果代表团的成员立刻板起了脸,认为德国坦克工厂没有按照元首的命令诚实地做展示,而是拿出旧式坦克打发代表团,代表团始终对此纠缠不休。结果陆军兵器局和工厂的军官得出一个结论:苏联人已经有了更为强大的坦克。这个结论虽然很是不幸,但却是真实的。1941年7月德国深入苏联所遇到的T-34中型坦克证明了这一点,德国初期型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面对苏军的T-34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直到1942年装备43倍径和48倍径长管75炮的四号F2型开下生产线,情况才有所改观,而德军坦克质量达到压倒性优势则是在1943年年初虎式坦克登上战场,这就是本文的主角。
发展历程
首先在这里要指出一个部分军迷可能会进入的误区,在二战后,西方某些观点认为,虎式坦克是德国为了解决“T-34危机”(即大量德军难以对付的T-34坦克在战场上给德军造成了严重损失)和对付KV系列重型坦克所临时研制出来的,实际上并非如此,虎式坦克这样一种强大精密的技术兵器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本身就证明了虎式在早先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技术验证工作。一个证据是早在1935年十月,德国军备局就进行了关于为“大型拖拉机”而研制的600马力发动机的会议。这个借口实在是有些太扯淡了,就今天来说600马力的拖拉机都并不多见,你1930年代600马力拖拉机你是想蒙谁呢?不过这时候元首已经开始不顾凡尔赛条约扩军了,所以借口随便找个能说得出口的就行。
1937年,德国计划研制比起三号、四号坦克具备更好的防护和更强的火力的坦克。参与这一计划的有亨舍尔、保时捷、戴勒姆奔驰和MAN公司。MAN和奔驰的产品后来演变成了豹式坦克,而亨舍尔和保时捷的产品则是虎式坦克。关于虎式坦克的技术指标,元首在1941年4月份在与国防军领导的一次谈话中提出的:1,火力强大,能够消灭任何对手。2,拥有强大的装甲防护。3,公路最大时速达到40km/h。于是,保时捷公司和亨舍尔公司之间的竞争就开始了。亨舍尔公司的总设计师是阿德斯博士,而保时捷公司方面则是著名的波尔舍博士。(实际上波尔舍和保时捷是同一个词,保时捷公司就是根据波尔舍的名字命名的,但是为了避免混淆采用了国内常用的译法)竞争固然可以造就更优秀的产品,但是在战时同时支持两个公司进行研制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首先经费翻番,其次就是量产型完成肯定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测试。造成两个公司竞争的主要原因是德军自己内部不和,元首较为看重波尔舍博士,而代表国防军意见的陆军兵器局则青睐风格稳重的亨舍尔公司阿德斯博士。
1942年4月20日,也就是元首生日那天,两个公司都将样车运往东普鲁士的元首大本营做了展示,双方各有优点。亨舍尔公司的虎式坦克为中置炮塔,装备56倍径88mm反坦克炮,是一款靠谱而又强大的重型坦克。而保时捷的虎(P)则有所不同了,它使用了前卫的电传动设计,大大提高成员舒适性,部分开过保时捷虎的官兵在坐上噪声较大的亨舍尔虎之后都不禁怀念起安静的保时捷虎,不过电传动的技术并不够成熟,毛病较多,而且抛锚概率比后来动力系统极度不靠谱的亨舍尔虎式还要高,而且虎(P)由于是前置炮塔,所以驾驶员和通讯员没有自己的舱盖,这也就意味着一车的人都必须从炮塔进出,虽然车底有逃生门,但是这种设计还是让驾驶员和通讯员在作战中的生存率大大降低,不过虎(P)由于因为车体较长,所以使得装备更强大的火炮成为可能,最终经过反复对比,1942年8月,德军还是选择了较为靠谱的亨舍尔虎式。元首略带不满地批准了亨舍尔虎式的量产,一代传奇就此诞生。


主要性能
虎式坦克很完美地完成了元首所给出的技术指标——仅限前两个。虎式坦克的装甲防护在其登场初期引起了敌人的恐慌,102mm的正面装甲在战争后期同盟国的D-25T型122mm火炮、M1A1、(是二战美军反坦克炮,不是今天的主战坦克)17磅炮面前并不算多么强大的存在,但是对于1943年的苏军来说,简直可以说是噩梦。虎式坦克在东线战场的处女秀是1942年8月在列宁格勒的战斗,而真正算得上是规模较大行动的是1943年年初503重装甲营对斯大林格勒第六集团军的援助行动,然而当503重装甲营到达前线时,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1942年12月底曼施坦因元帅竭尽所能推进到离斯大林格勒只有48km的地方,然而由于掩护德军突进部队(第57装甲军)侧翼的罗马尼亚军队被苏军击溃,所以为了避免被苏联人迂回只有撤退,而虎式坦克也无法力挽狂澜,第六集团军最终覆灭。尽管这是一场败仗,但是虎式坦克强大的防护能力也得到了证明。苏军主力坦克T-34在1942年换装的身管较长的F-34型76mm火炮直射对虎式坦克几乎不造成威胁,运气特别背的时候才有可能被毁伤,比如说击中车长指挥塔和炮塔与车身的连接处就有可能损伤虎式坦克。直到知道1943年7月份的库尔斯克会战,苏军依然难以对付虎式坦克,当时能够在1000m左右距离击穿虎式坦克的苏军装甲车辆只有产量少、精度差的KV-85重型坦克和命中率极低的SU-152坦克歼击车。在1943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能对虎式坦克造成威胁的其实是静默埋伏等待虎式坦克露出侧面的反坦克炮。而在1943年9月,苏军的SU-85坦克歼击车出现在了战场上,1944年,IS-2重型坦克、T-34/85中型坦克的问世以及西线盟军各种馒头魔改和萤火虫中型坦克的出现,彻底将虎式坦克曾经无敌的防护打落神坛,事实证明,虎式坦克102mm的垂直正面很难防住战争后期出现的新式火炮,而虎王重型坦克的出现没有将虎式坦克淘汰掉的原因很简单,虎王坦克昂贵的造价使其不过生产了500辆不到,而战场上节节失利不断丢失土地的德国已经没有能力换装虎王坦克了。
接下来是火力方面,虎式坦克装备了一门KwK36型56倍径88mm火炮,穿甲弹炮口初速约为810m/s,在1000m距离上的穿深约为120mm,足以在2000m距离上轻松击穿T-34坦克,在面对M4谢尔曼时也能轻易应付,但是面对IS-2坦克和时,这样的穿深还是略显吃力,在虎式坦克与IS-2坦克远距离作战时会有较大劣势,在虎式坦克无法对IS-2坦克造成威胁的距离上,IS-2坦克可以使用它那门D-25T型43倍径122mm炮击穿虎式坦克的垂直正面。虎式坦克在与美军的馒头魔改之一——M4A3E2“巨无霸”战斗时 ,也会出现穿深不足的情况,M4A3E2中型坦克的正面和虎式一样是102mm,但是带了一定的倾斜角,使得其防护效果好于虎式坦克,从这里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垂直装甲的尴尬(好像跑题了??)。尽管如此,但是虎式坦克的88mm炮对于122mm火炮来说拥有小口径火炮射速快,精度高的优势,如果IS-2和虎式在近战中不能一发炮弹毁掉虎式,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IS-2一发炮弹的装填时间足够虎式打出三炮,同时88mm火炮在与76mm火炮相比高爆弹又能有更大的杀伤力。
最后是虎式坦克的短板——机动性,希望各位魔法雷霆、血条世界的玩家们不要被游戏里虎式坦克优异的机动性所欺骗了,尽管虎式坦克的公路纸面时速看起来可以算是重型坦克中较为优秀的,达到了38km/h,但是实际上在实战中暴露出了多个方面的问题,毕竟所谓机动性并非单单指一个数据,更多的还有动力系统可靠性、负重轮布置等,你开的再快,刚走两步就抛锚一下,除开经济性不谈,光是耽误时间都能直接让所谓的时速优势大打折扣。虎式坦克装备的发动机主要是迈巴赫HL230P45,这已经是一款动力较为强大的发动机了,但是用它来驱动虎式57吨的庞大身躯还是过于勉强,单位动力仅仅只有10马力/吨,时速理论上有38km/h,实际上从未真正达到过,越野速度更是只能控制在10km/h左右。更糟糕的是由于虎式坦克车体过重,发动机常常会处于过载的状态,容易过热导致气缸出现损坏,结局当然是悲剧的歇在原地动弹不得。同时,虎式坦克传动装置、行走部分也较为脆弱,许多虎式车组都是靠着备用零件在作战后勉强回到营地的。
各时期型号
虎式坦克经历了较多型号,虽然主武器和主要数据都没有什么变动,但是细节上有较大的变化。
虎式极初期型指的是1942年5月到1942年11月间生产的虎式坦克,这一个时期的虎式坦克已经具有了虎式坦克的基本特征,但是细节方面依然有待完善。极初期型总共只有不过34辆。
虎式初期型指的是1942年12月到1943年7月间生产的虎式坦克。这一时期内的生产型号比先前有了较大改动,包括车体前部增加了一把铁锹,取消了炮塔右后方的射击孔,改为逃生舱门(同时也可以运送弹药),双前灯的位置从垂直装甲板移动到了车体上方,车尾装了两个空气滤清。
虎式中期型指的是1943年7月到1944年1月间生产的虎式坦克,在这期间,原本的车长指挥塔由桶型改为铸造半球形,增加了供机枪架设的圆形滑轨,并且取消了原本的潜渡装置以及炮塔左后侧的射击孔。
虎式晚期型指的是1944年年初到战争结束生产的虎式坦克,在这期间,由于德军节节败退,需要大量装备,于是为了简化虎式坦克的生产过程和加强零件通用性,虎式晚期型采用了部分虎王和豹式的零件,部分虎式用虎王的全钢负重轮更换了原本的负重轮,因为合成橡胶或进口天然橡胶的价格都十分昂贵,出于为经济考虑,虎式应该降低造价以提升产量,同时一些附加工具也受到了削减。并且后期型的虎式还在炮塔座圈处加焊了一道防弹筋,顶部装甲也从25mm加厚到40mm,防护能力得到了加强。
虎式坦克数据(中期型)
成员:5人
战斗全重:56.9吨
最大时速:38km/h
武备:1门KwK36型56倍径88mm火炮,两挺MG34型7.92mm机枪
载弹量:92发
装甲厚度:(厚度/倾角)
炮塔正面100mm/8度
炮塔两侧60-80mm/0度
炮塔后部80mm/8度
炮盾100-110mm
车体前部100mm/10度
车体两侧80mm/0度
车体后部80mm/0度
(如果喜欢此类资讯请关注,下一篇我会讲虎式坦克的变型车)
本人学生党,因为学(沉)业(迷)繁(日)忙(漫),所以更新不定期,有时间就更,没时间就咕咕了q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