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应用发展

BIM在中国,不是一时兴起的“思潮”或“话题”,它很可能伴随并影响每个建筑企业、设计者及相关行业的每日工作的转变。它的发展是持续的,正在发生着的;它的未来是开放的,有着无数的可能性;我们无法用一期杂志的篇幅对BIM一言以蔽之。因此通过建立一个长期的BIM专栏,及时跟踪BIM发展中的国内外最新动态、事件、人物,记录BlM在中国播种、生长的春华秋实。

...BIM的概念、实现途径和方法论在30多年前就出现了,当时‘建筑信息模型’这一术语已经流传至少15年了......我所发现的、有记载的、最早关于BIM的概念是一个叫‘建筑描述系统(Bullding DescriDtion System)’的工作原型,它是由当时任职于卡耐基麦隆大学的查理·伊斯特曼在1975年发表于《AIA杂志》(现已停刊)上的。”
--Jerry Laiserin

“BIM”建设工程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技术及其应用属于国际上一个比较新的学术领域,是一种以数字化3D模型为核心,应用于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建造的专业数字化设计标准。BIM是ISO认证标准之一,国际标准组织设计信息委员会(ISODIC)给出的BIM标准定义是:BIM是在开放的工业标准下,对建设要素的物理和功能特性及相关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可量算的表现形式,有效为决策提供支持,以期更好地实现项目价值。

BIM标准从80年代中期萌芽至今不过20年的历史,直到近几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才逐渐受到建筑行业的重视。国外经过多年来不断的研发与改进,所有与建筑规划产业相关的软件正处于一个相当关键的时刻。专业工作者及设计院多年来不断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进行规划建筑设计,终于开始真正感受到将图形与非图形属性信息整合于模型中所带来的效益,并意识到这些属性信息不是只可以应用于规划设计施工阶段,还可以应用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Building life cycle)的管理,并且外延到另外一个分支概念,即除了建筑设计,还涵盖了规划的编制、实施或城市设计的从设计到执行的全过程,所谓的“建设工程生命周期管理”(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BLM”是“BIM”技术的一个应用领域。

BIM代表的是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协同工作现代条件下的直观优化设计模式,追求的是动态、持续、可调的过程式的设计,沟通管理,反馈信息高效率,技术组织协调的常态化,上下层次阶段文件的无缝衔接。
现代建筑业发展数百年以来,建筑材料、技术、方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由于电力、通讯、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空前提高,特别是公共建筑、商业地产、基础设施等类型项目,涉及的专业往往超过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之多。BIM技术一经问世即受到全球建筑行业的广泛接受,BIM技的全面使用,把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1年5月住建部下发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已经把BIM作为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和施工类企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政府对行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要求,政府主管部门、投资建设、工程总i承包、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等机构对BIM技术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也将为建筑业带来深刻变革。

